每日一练丨执业药师考生每日必做练习题1

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地址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润德教育执业药师每日一练回归啦!年全新版本每日一练,贴合今年考试趋势,从命题人角度出发编排练习题,每天帮助你掌握5个科目必考点!方框内可上下滑动,附答案与解析。做完练习别忘了检验一下复习效果哦!

中药一

1.产地加工时一般不宜用水洗的是()

A.坚硬的藤木类药材

B.较大的根及根茎类药材

C.肉质的果实类药材

D.具芳香气味的药材

E.含浆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

2.一些较大的根及根茎类、坚硬的藤木类或肉质的果实类药材采用的产地加工方法主要是()

A.搓揉

B.发汗

C.切片

D.熏硫

E.蒸、煮、烫

3.含浆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为利于干燥,产地加工时应()

A.切片

B.发汗

C.搓揉

D.蒸、煮、烫

E.熏硫

4.有些药材在产地加工过程中为了促使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小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常对其进行()

A.发汗

B.搓揉

C.切片

D.熏硫

E.蒸、煮、烫

5.为避免发霉、变色、虫蛀及有效成分的分解和破坏,药材贮藏前一般均需()

A.干燥

B.蒸、煮、烫

C.熏硫

D.发汗

E.切片

1.产地加工时一般不宜用水洗的是(D)

A.坚硬的藤木类药材

B.较大的根及根茎类药材

C.肉质的果实类药材

D.具芳香气味的药材

E.含浆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

将采收的新鲜药材除去泥沙杂质和非药用部位,但具芳香气味的药材一般不用水洗,如薄荷、细辛、木香等。鲜用药材洗后晾干,进行保鲜处理。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2.一些较大的根及根茎类、坚硬的藤木类或肉质的果实类药材采用的产地加工方法主要是(C)

A.搓揉

B.发汗

C.切片

D.熏硫

E.蒸、煮、烫

解析:较大的根及根茎类、坚硬的藤木类和肉质的果实类药材有的趁鲜切成块、片,以利干燥。如大黄、鸡血藤、木瓜。但对具挥发性成分和有效成分易氧化的则不宜切成薄片干燥,如当归、川芎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3.含浆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为利于干燥,产地加工时应(D)

A.切片

B.发汗

C.搓揉

D.蒸、煮、烫

E.熏硫

解析:含浆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用一般方法不易干燥,需先经蒸、煮或烫的处理,则易干燥,同时使一些药材中的酶失去活力,不致分解药材的有效成分。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4.有些药材在产地加工过程中为了促使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小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常对其进行(A)

A.发汗

B.搓揉

C.切片

D.熏硫

E.蒸、煮、烫

解析:有些药材在产地加工过程中为了促使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小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堆积放置,使其发热、“回潮”,内部水分向外挥散,这种方法称为“发汗”,如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5.为避免发霉、变色、虫蛀及有效成分的分解和破坏,药材贮藏前一般均需(A)

A.干燥

B.蒸、煮、烫

C.熏硫

D.发汗

E.切片

除少数药材,如石斛、鱼腥草、地黄、益母草等,有时要求鲜用外,大多数药材经加工后均应及时干燥。干燥的目的是除去新鲜药材中大量水分,避免发霉、变色、虫蛀以及有效成分的分解和破坏,保证药材质量,利于贮藏。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中药二

6.下列不属于大黄的主治病证的是()

A.湿热泻痢初起

B.口舌生疮

C.水火烫伤

D.湿热黄疸

E.身面浮肿

7.大黄的功效不包括()

A.泻下攻积

B.清热泻火

C.解毒止血

D.化痰止咳

E.活血祛瘀

8.功能泻下,软坚,清热,回乳的药物是()

A.巴豆

B.大黄

C.芫花

D.芒硝

E.千金子

9.患热结便秘,兼肝经实火宜选用的药是()

A.龙胆

B.芒硝

C.芦荟

D.番泻叶

E.青葙子

10.大黄配伍何种药物善治寒积便秘()

A.芒硝

B.巴豆、干姜

C.龙胆

D.栀子

E.厚朴

6.下列不属于大黄的主治病证的是(E)

A.湿热泻痢初起

B.口舌生疮

C.水火烫伤

D.湿热黄疸

E.身面浮肿

解析:大黄的主治病证是(1)大便秘结,胃肠积滞,湿热泻痢初起。(2)火热上攻之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3)热毒疮肿,水火烫伤。(4)血热吐血、衄血、咯血、便血。(5)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6)湿热黄疸,淋证涩痛。

7.大黄的功效不包括(D)

A.泻下攻积

B.清热泻火

C.解毒止血

D.化痰止咳

E.活血祛瘀

解析:大黄的功效是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止血,活血祛瘀。

8.功能泻下,软坚,清热,回乳的药物是(D)

A.巴豆

B.大黄

C.芫花

D.芒硝

E.千金子

解析:芒硝的功效是泻下,软坚,清热,回乳。

9.患热结便秘,兼肝经实火宜选用的药是(C)

A.龙胆

B.芒硝

C.芦荟

D.番泻叶

E.青葙子

解析:芦荟的功效是泻下,清肝,杀虫。

10.大黄配伍何种药物善治寒积便秘(B)

A.芒硝

B.巴豆、干姜

C.龙胆

D.栀子

E.厚朴

解析:大黄配巴豆、干姜:大黄苦寒,功善泻热通便、攻积导滞;巴豆辛热,功善峻下冷积;干姜辛热,功善温中散寒。三药合用,巴豆得大黄,其泻下之力变缓和而持久;大黄得巴豆,其寒性可去;再加温中散寒之干姜,以助散寒之力。故善治寒积便秘。

中药综合

11.(多选题)逆治主要包括()

A.寒者热之

B.热者寒之

C.通因通用

D.塞因塞用

E.虚则补之

12.实性病证出现实象,用攻逐邪实的方药治疗,即()

A.寒者热之

B.热者寒之

C.实则泻之

D.塞因塞用

E.虚则补之

13.针对虚寒证,应补阳以制阴,这种方法称为()

A.阳病治阴

B.阴病治阳

C.阳中求阴

D.阴中求阳

E.阴阳双补

14.(多选题)针对实寒证,应()

A.损其有余

B.治寒以热

C.阴中求阳

D.寒者热之

E.阴阳双补

15.秋冬季节,气候由凉变寒,此时若非大热之证,当慎用寒凉药物,体现了()

A.因人制宜

B.因地制宜

C.因时制宜

D.因病制宜

E.因质制宜

11.(多选题)逆治主要包括(ABE)

A.寒者热之

B.热者寒之

C.通因通用

D.塞因塞用

E.虚则补之

解析:正治又称“逆治”,主要包括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反治又称“从治”,主要包括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12.实性病证出现实象,用攻逐邪实的方药治疗,即(C)

A.寒者热之

B.热者寒之

C.实则泻之

D.塞因塞用

E.虚则补之

解析:实性病证出现实象,用攻逐邪实的方药治疗,即以攻邪实方药治疗实证,称为“实则泻之”。

13.针对虚寒证,应补阳以制阴,这种方法称为(B)

A.阳病治阴

B.阴病治阳

C.阳中求阴

D.阴中求阳

E.阴阳双补

解析:虚寒证为阳虚不能制阴,阴寒内盛所致,应补阳以制阴,这种治法称为“阴病治阳”。

14.(多选题)针对实寒证,应(ABD)

A.损其有余

B.治寒以热

C.阴中求阳

D.寒者热之

E.阴阳双补

解析:实寒证属阴阳偏盛的病变,阴阳偏盛的治则为“损其有余”,阴寒内盛的实寒证应“治寒以热”,即用“寒者热之”之法,以温散其阴寒。

15.秋冬季节,气候由凉变寒,此时若非大热之证,当慎用寒凉药物,体现了(C)

A.因人制宜

B.因地制宜

C.因时制宜

D.因病制宜

E.因质制宜

解析: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即为“因时制宜”。

西药一

1.不属于新药临床前研究内容的是()

A.药效学研究

B.毒理学研究

C.一般药理学研究

D.动物药动学研究

E.人体安全性评价研究

2.一般选20~30例健康成年志愿者,观察人体对受试药的耐受程度和人体药动学特征,为制定后续的临床试验给药方案提供依据的新药研究阶段是()

A.Ⅵ期临床试验

B.I期临床试验

C.Ⅱ期临床试验

D.Ⅲ期临床试验

E.IV期临床试验

3.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进行初步药效学评价试验,完成例数大于例,对受试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做出初步评价,推荐临床给药剂量的是()

A.Ⅲ期临床试验

B.I期临床试验

C.Ⅱ期临床试验

D.Ⅵ期临床试验

E.IV期临床试验

4.为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进一步评价受试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利益与风险,完成例数大于例,为受试药的新药注册申请提供依据的是()

A.I期临床试验

B.Ⅱ期临床试验

C.Ⅲ期临床试验

D.Ⅵ期临床试验

E.IV期临床试验

5.新药上市后,在社会人群大范围内继续进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在广泛、长期使用的条件下,考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的新药研究阶段是()

A.I期临床试验

B.Ⅱ期临床试验

C.Ⅲ期临床试验

D.IV期临床试验

E.Ⅵ期临床试验

1.不属于新药临床前研究内容的是(E)

A.药效学研究

B.毒理学研究

C.一般药理学研究

D.动物药动学研究

E.人体安全性评价研究

解析:临床前药理毒理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主要药效学研究、一般药理学研究、药动学研究、毒理学研究。

2.一般选20~30例健康成年志愿者,观察人体对受试药的耐受程度和人体药动学特征,为制定后续的临床试验给药方案提供依据的新药研究阶段是(B)

A.Ⅵ期临床试验

B.I期临床试验

C.Ⅱ期临床试验

D.Ⅲ期临床试验

E.IV期临床试验

解析:I期临床试验为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选20~30例健康成年志愿者,观察人体对于受试药的耐受程度和人体药动学特征。

3.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进行初步药效学评价试验,完成例数大于例,对受试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做出初步评价,推荐临床给药剂量的是(C)

A.Ⅲ期临床试验

B.I期临床试验

C.Ⅱ期临床试验

D.Ⅵ期临床试验

E.IV期临床试验

解析:Ⅱ期临床试验为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进行初步药效学评价试验,完成例数大于例,对受试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做出初步评价,推荐临床给药剂量。

4.为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进一步评价受试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利益与风险,完成例数大于例,为受试药的新药注册申请提供依据的是(C)

A.I期临床试验

B.Ⅱ期临床试验

C.Ⅲ期临床试验

D.Ⅵ期临床试验

E.IV期临床试验

解析:Ⅲ期临床试验为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试验应遵循随机、对照的原则,进一步评价受试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利益与风险,完成例数大于例,为受试药的新药注册申请提供依据。

5.新药上市后,在社会人群大范围内继续进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在广泛、长期使用的条件下,考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的新药研究阶段是(D)

A.I期临床试验

B.Ⅱ期临床试验

C.Ⅲ期临床试验

D.IV期临床试验

E.Ⅵ期临床试验

解析:IV期临床试验为批准上市后的监测,又称为售后调研,是受试新药上市后在社会人群大范围内继续进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在广泛、长期使用的条件下,考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

西药二

6.β2受体激动剂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是()

A.促进炎症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在气道的聚集,并能促进气道结构细胞的增殖

B.降低第二信使环磷腺苷和环磷鸟苷的水解,提升细胞内cAMP或cGMP的浓度

C.阻断节后迷走神经通路,降低迷走神经兴奋性,产生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作用

D.抑制炎症细胞的迁移和活化,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抑制细胞因子的生成

E.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的环磷腺苷含量增加,游离Ca2+减少

7.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药是()

A.白三烯受体阻断剂

B.M胆碱受体阻断剂

C.β2受体激动剂

D.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E.抗生素

8.以下可作为缓解轻、中度急性哮喘症状的首选药的是()

A.孟鲁司特

B.沙美特罗

C.特布他林

D.氨茶碱

E.噻托溴铵

9.目前治疗喘哮夜间发作和哮喘维持治疗的理想方案是: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

A.沙丁胺醇

B.氨茶碱

C.特布他林

D.沙美特罗

E.沙丁胺醇控释片

10.应用高剂量β2受体激动剂可引起的典型不良是()

A.低镁血症

B.低钙血症

C.高钠血症

D.高钾血症

E.低钾血症

6.β2受体激动剂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是(E)

A.促进炎症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在气道的聚集,并能促进气道结构细胞的增殖

B.降低第二信使环磷腺苷和环磷鸟苷的水解,提升细胞内cAMP或cGMP的浓度

C.阻断节后迷走神经通路,降低迷走神经兴奋性,产生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作用

D.抑制炎症细胞的迁移和活化,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抑制细胞因子的生成

E.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的环磷腺苷含量增加,游离Ca2+减少

解析:主要通过呼吸道平滑肌和肥大细胞等细胞膜表面的β2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的环磷腺苷含量增加,游离Ca2+减少,从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减少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和介质的释放,降低微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气道上皮纤毛的摆动等,缓解哮喘症状。

7.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药是(C)

A.白三烯受体阻断剂

B.M胆碱受体阻断剂

C.β2受体激动剂

D.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E.抗生素

解析:β2受体激动剂是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药。

8.以下可作为缓解轻、中度急性哮喘症状的首选药的是(C)

A.孟鲁司特

B.沙美特罗

C.特布他林

D.氨茶碱

E.噻托溴铵

解析: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有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平喘作用维持时间4~6h,是缓解轻、中度急性哮喘症状的首选药。

9.目前治疗喘哮夜间发作和哮喘维持治疗的理想方案是: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D)

A.沙丁胺醇

B.氨茶碱

C.特布他林

D.沙美特罗

E.沙丁胺醇控释片

解析:沙美特罗吸入给药10~20min开始起效,支气管扩张作用持续12h。吸入本品25μg引起的支气管扩张程度与吸入沙丁胺醇μg相当。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改善患者超过15%,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可使哮喘控制率达到80%。因此,与糖皮质激素配伍使用,为目前治疗哮喘夜间发作和哮喘维持治疗的理想方案。

10.应用高剂量β2受体激动剂可引起的典型不良是(E)

A.低镁血症

B.低钙血症

C.高钠血症

D.高钾血症

E.低钾血症

解析:高剂量β2受体激动剂可引起严重的低钾血症,尤其是危重型哮喘患者。合用茶碱类、糖皮质激素和利尿剂以及低氧状态均可使低钾血症更为明显。

西药综合

11.患者,男,62岁,血压/95mmHg,诊断结果为2级高血压。处方所列药物包括:脉君安片(0.5g×3片,tid,po)、氢氯噻嗪片(25mg×1片,qd,po)。药师判断处方为不合理处方,原因是()

A.氢氯噻嗪片给药途径不合理

B.两个药物存在重复用药现象

C.脉君安属于无适应证用药

D.两个药物之间存在配伍禁忌

E.中成药与化学药不能同时出现在一张处方上

1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使用前必须做皮试的药物是()

A.红霉素

B.抗蛇毒血清

C.克林霉素

D.维生素K1

B.万古霉素

13.患者,男,因患单纯性淋病而就诊,经检查后,医生开具阿莫西林胶囊治疗。实习护士在给患者做皮肤过敏试验时,咨询药师如何测试,药师应给予的正确指导是()

A.让患者服用1粒阿莫西林,在医院观察30min后做出判断

B.将1粒阿莫西林胶囊去壳,碾碎药物,将药物用少量水湿敷在患者手腕处,观察30min

C.咨询患者以前是否有过该药的过敏现象,如果没有,可免做皮试

D.给患者皮内注射0.1ml青霉素钠,观察30min

E.给患者皮下注射0.1ml青霉素钠,观察30min

14.下列复方制剂中,不具有联合增效意义的是()

A.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B.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

C.亚胺培南-舒巴坦

D.头孢哌酮-舒巴坦

E.氨苄西林-舒巴坦

15.青蒿素与乙胺嘧啶、磺胺多辛联合应用的主要意义是()

A.降低毒性

B.增强吸收

C.减少代谢

D.降低耐药性

E.抑制排泄

11.患者,男,62岁,血压/95mmHg,诊断结果为2级高血压。处方所列药物包括:脉君安片(0.5g×3片,tid,po)、氢氯噻嗪片(25mg×1片,qd,po)。药师判断处方为不合理处方,原因是(B)

A.氢氯噻嗪片给药途径不合理

B.两个药物存在重复用药现象

C.脉君安属于无适应证用药

D.两个药物之间存在配伍禁忌

E.中成药与化学药不能同时出现在一张处方上

解析:脉君安是中成药,含有化学药成分氢氯噻嗪,是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中成药与化学药联合使用时,不能出现同一种成分重复用药的现象。“po”表示口服,氢氯噻嗪片是口服制剂。中成药与化学药可以开具在同一张处方上,但必须另起一行书写。

1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使用前必须做皮试的药物是(B)

A.红霉素

B.抗蛇毒血清

C.克林霉素

D.维生素K1

B.万古霉素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规定必须做皮肤敏感试验常用药品有:细胞色素C、降纤酶、门冬酰胺酶、青霉素、抑肽酶、胸腺素、白喉抗毒素、破伤风抗毒素、多价气性坏疽抗毒素、抗蛇毒血清、抗炭疽血清、抗狂犬病毒血清、肉毒抗毒素、玻璃酸酶、α-糜蛋白酶、鱼肝油酸钠等。

13.患者,男,因患单纯性淋病而就诊,经检查后,医生开具阿莫西林胶囊治疗。实习护士在给患者做皮肤过敏试验时,咨询药师如何测试,药师应给予的正确指导是(D)

A.让患者服用1粒阿莫西林,在医院观察30min后做出判断

B.将1粒阿莫西林胶囊去壳,碾碎药物,将药物用少量水湿敷在患者手腕处,观察30min

C.咨询患者以前是否有过该药的过敏现象,如果没有,可免做皮试

D.给患者皮内注射0.1ml青霉素钠,观察30min

E.给患者皮下注射0.1ml青霉素钠,观察30min

解析:青霉素类药物之间存在交叉过敏反应,均须进行皮试,青霉素类药品的口服制剂可采用青霉素钠或青霉素钾的注射液作为皮试代替,皮试方法是皮内注射0.1ml(U/ml)。

14.下列复方制剂中,不具有联合增效意义的是(C)

A.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B.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

C.亚胺培南-舒巴坦

D.头孢哌酮-舒巴坦

E.氨苄西林-舒巴坦

解析:克拉维酸钾、舒巴坦是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可以保护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被β-内酰胺酶破坏分解,提高药效。亚胺培南属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本身耐β-内酰胺酶,与舒巴坦合用意义不大。

15.青蒿素与乙胺嘧啶、磺胺多辛联合应用的主要意义是(D)

A.降低毒性

B.增强吸收

C.减少代谢

D.降低耐药性

E.抑制排泄

解析:抗疟药青蒿素可诱发抗药性,与乙胺嘧啶、磺胺多辛联合应用可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法规

16.下列药品中不属于不能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范围的情形是()

A.非临床治疗首选的品种

B.主要用于滋补保健作用,易滥用的品种

C.含有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药材的品种

D.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

17.原则上,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调整频次是()

A.每1年一次

B.每2年一次

C.每3年一次

D.每5年一次

18.下列不属于目录品种和数量调整的依据的是()

A.药品经营企业运输成本的评价

B.已上市药品循证医学、药物经济学评价

C.我国疾病谱变化

D.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

19.应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调出的情形不包括()

A.药品标准被取消的

B.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

C.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撤销其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的

D.根据药物经济学评价,可被风险效益比或成本效益比更优的品种所替代的

20.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不包括以下哪一个物质()

A.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B.保健食品

C.中成药

D.中药饮片

16.下列药品中不属于不能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范围的情形是(D)

A.非临床治疗首选的品种

B.主要用于滋补保健作用,易滥用的品种

C.含有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药材的品种

D.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

解析:不能纳入目录遴选范围的情形包括:①非临床治疗首选的品种;②主要用于滋补保健作用,易滥用的品种;③含有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药材的品种;④因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明确规定暂停生产、销售或者使用的品种;⑤违背国家法律、法规,或者不符合伦理要求的品种;⑥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规定的其他情况。

17.原则上,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调整频次是(C)

A.每1年一次

B.每2年一次

C.每3年一次

D.每5年一次

解析: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在保持数量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实行动态管理,原则上每3年调整一次。

18.下列不属于目录品种和数量调整的依据的是(A)

A.药品经营企业运输成本的评价

B.已上市药品循证医学、药物经济学评价

C.我国疾病谱变化

D.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

解析:目录品种和数量调整的依据包括:①我国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和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的变化;②我国疾病谱变化;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④国家基本药物应用情况监测和评估;⑤已上市药品循证医学、药物经济学评价;⑥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规定的其他情况。

19.应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调出的情形不包括(B)

A.药品标准被取消的

B.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

C.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撤销其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的

D.根据药物经济学评价,可被风险效益比或成本效益比更优的品种所替代的

解析:应当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调出的情形包括:①药品标准被取消的;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撤销其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的;③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经过评估不宜作为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的;④根据药物经济学评价,可被风险效益比或者成本效益比更优的品种替代的;⑤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认为应调出的其他情形。

20.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不包括以下哪一个物质(B)

A.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B.保健食品

C.中成药

D.中药饮片

解析: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分为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中成药、中药饮片三个部分。

润德年最新版执业药师教材

正在紧张印刷中

现在报名最新课程

1月20日立即邮寄最新教材

好文!必须点赞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lei1618.com/zyjz/75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