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拉西坦医保及临床循证医学分析
医保信息解读
年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第一批20个化药中,8个品种属于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神经类药物,据统计年处方金额共计约亿元。年医保目录调整后,此8个品种全部出局。
吡拉西坦成为神经系统用药中,唯一可用于颅脑外伤所致的脑功能障碍的2个品种之一,医保限定为“限脑外伤所致的脑功能障碍患者,支付不超过14天”
临床推广分析
颅脑损伤致病病因
1、颅脑损伤(即脑外伤)是由于伤及中枢神经系统,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在平时或战时均占全身部位的20%左右。目前颅脑损伤的主要原因为交通事故、建筑、工矿事故、运动损伤和高处坠落伤等
颅脑损伤表现
2.颅脑损伤引起的功能障碍,常见的表现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认知障碍、运动功能障碍、语言表达理解障碍、感觉功能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等,例如头痛、恶心、呕吐、癫痫发作、肢体瘫痪、偏盲等症状,严重的颅脑损伤还会导致呼吸循环障碍,去大脑僵直情况,甚至会发生脑疝危及生命。
医保支付情况
按目前医保支付推行的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模式下的疾病名称目录(ICD)统计,“脑外伤所致的脑功能障碍”细分诊断名称合计多达余种。
部分疾病名称如图
据临床相关统计,“脑外伤所致的脑功能障碍”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疾病分类数量占比达2/5以上(其余为脑部肿瘤、脑部血管类疾病),医院占比高达1/2。此类疾病患者入院后治疗期(即围手术期)约1-2周。
因此,吡拉西坦作为医保调整后规定用于“脑外伤所致的脑功能障碍”仅有的2个品种之一,可完美承接8个医保出局神经类用药的临床处方空白;“支付不超过14天”符合治疗周期。
综上所述,本次医保调整后的“受限”品种,实为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模式进行医保支付背景下的“保护品种”,充分体现了品种被国家医保认可的用药合理性及处方合规性的价值和意义。
循证医学证据
吡拉西坦于年由比利时UCB研究所首先研制合成,年在国内上市,是WHO认定的唯一没有争议的脑代谢活化剂。《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提出脑外伤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诱因之一,吡拉西坦是其治疗药物之一。此指南可作为吡拉西坦进入临床使用的最新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参考文献
产品信息
注射用吡拉西坦/吡拉西坦注射液
适应症
适用于急、慢性脑血管病、脑外伤、各种中毒性脑病等多种原因所致的记忆减退及轻、中度脑功能障碍。也可用于儿童智能发育迟缓。
用法用量
静脉滴注,每次4-8g,一日1次,疗程14天。
生产企业:广东星昊药业有限公司
直线-
手机:
联系人:孙经理
网址: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lei1618.com/zwwh/8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