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医学体系正走向崩溃
本报讯(记者文韬)1月3日英国医学杂志(BMJ)刊登了英国全科医生DesSpence的一篇文章。文章指出,目前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之风愈演愈烈,其中循证医学难咎其责,并称“循证医学体系正走向崩溃”。
DesSpence认为,制药企业已经认识到,产品要想在指南中有一席之地,获取证据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一篇在权威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其作用不亚于数千名医药代表的不烂之舌。”制药行业开始意识到,循证医学的出现不是威胁,反而成了机会。他在文章中指出。
目前大部分的证据和研究都是由企业控制并且资助的。DesSpence认为,循证医学已经和药厂沆瀣一气。在临床上,循证医学就像一把已上膛的枪,瞄准着临床医生的脑袋,说“你最好乖乖的按照最佳证据去做”,不留一点自我辨识判断的空间。
在BMJ的在线论坛上,针对循证医学体系是否正走向崩溃的问题,已经有55名医生做出了回答,其中41人(75%)认为在崩溃,14人(25%)认为没有。
引人深思的循证广告
年,医院的李光伟教授在中国医刊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循证医学是证据为基础,还是以试验为基础?》的文章。李光伟认为,尤其要警惕“循证广告”将临床试验结果不假思索地推广。“因为临床上遇见的很多患者并不符合研究的入选标准,不加评判地将大规模临床研究的结果应用于临床,有可能产生不良后果。”
李光伟呼吁不能简单地把推广某个临床随机试验结果认为是实施循证医学,应避免用循证医学的幌子推广科学性欠缺的证据,误导临床治疗。依据循证医学结果制订的指南对医生继续教育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但并非临床处方的“千金方”。
在BMJ论坛上,Ashutosh医生说,由大公司支持的试验及对指南的巨大影响已成为循证医学发展的障碍。Sidhom医生说,统计学上有句名言,“拷问数据,数据就会招供。”暗示想要怎样的结论,就能通过分析得到。而且,由于没有公司愿意推广,很多优秀的药物退出了历史舞台。
临床试验体系也在崩溃?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执掌着药械能否上市的生杀大权。近期BMJ刊登了一篇FDA观察员ThomasMarciniak的文章。他表示,制药企业在营销中迷失了方向,“心系健康、性命攸关”的宗旨被丢到爪哇国去了,把临床试验的核心交到企业手里不太对头。
Marciniak对很多药物试验都曾提出质疑,如文迪雅、倍林达、氯沙坦及缬沙坦。Marciniak说,“我是联邦雇员,更是一个正直的人,看到有可能威胁公众健康的证据,不管何时或受任何威胁,我觉得我都有责任报告。”Marciniak对试验的质疑主要体现在数据缺失、安全性等问题上。他认为所有原始数据都应提交FDA备案和评估,但这一想法短期内不大可能实现。
作为科学主义的循证医学
……
……
愤世嫉俗还是未雨绸缪?
……
……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lei1618.com/zwwh/4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