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斤食粮一条命1025长篇纪实连载

敬启

“A莹莹”、“熏衣草的殇”、“平安是福”三位朋友,请加为好友,您们的红包一直发不出去,本号着急呢

本篇字,用时12.5分

请在正文里找到“褒”字

课间活动的时候,我假扮“杨八戒”在三合院里转圈儿打舞叉。三合院子西南角是公共厕所,东、西、北房檐都比较长,下面砌有一尺多宽的台阶,雨天可以通行。院子中间活动的地方不是很大,几十个男女娃娃有点挤,我们一打舞叉,脚不定会捎住谁,有些女孩就惊叫。二嫂听见了,过来制止。我仗着是一家人,不听招呼,她气得哭,还是马宏选老师出面,我们才乖乖地回了教室。

  

敢在学校里这样闹腾,应当是二年级以后的事情,一年级娃娃胆没这么大。另外,二嫂的大儿子属兔,一九六三年出生。二嫂就是怀孕后期身子沉,不便继续站在讲台上教课,才回家待产的。两方面互相印证一下,二嫂当民办教师,应当是一九六零年后半年。二哥接替她的民办教师岗位,大概是一九六二年秋后吧。

  

二哥是一九九四年转为公办教师的,这样算来,他在民办教师岗位上熬了三十多年,参加“民转公”考试屡试不中,转正很艰难,很是曲折,我辛苦两、三年,到处求神拜佛,好容易给他日鬼了一个戴帽的自然减员转正指标,他表都填了,当年的“民转公”考试成绩却达了线,那个戴帽的转正指标,最后也不知好过了哪位仁兄。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农村小学校的民办教师,比在农田干活要强,工分不是很高,但脚干手净,风刮不着,日晒不着,雨淋不着,后来还有了现金补助,而且人面上看着比较排场,一般说来,这个活计,有面子的人才能干得上。

  

人在社会上有没有面子,言谈话语间就能听得出来。俗语讲,三十年前看父敬子,三十年后看子敬父。在社会交际中,我们常听到这样的寒暄,噢——某某是你爸啊!或者,噢——您是某某的爸啊!前一句说明父亲有地位有面子,罩着娃;后一句则说明娃大了,父亲老了,依仗娃的面子受人尊敬。

摄像机镜头前的安老师

《北窑庄村志》视频/年正月   

二嫂大我一轮,二哥大我十一岁,当民办教师的时候都刚刚二十出头,在社会上还没有立足,根本谈不到面子大小;而我的老爹年迈体弱,在街上摆个小摊子,农活都干不动了,村里政治活动更不参与,也不会有啥地位;可他的儿媳妇先干一、两年,儿子又接着干,好像村里小学校的民办教师卖给了我家,这个面子从哪里来的呢?

  

我和家里领导探讨这个问题。她说,那时候,有文化的人少,二哥二嫂都是中学毕业生嘛。

  

可是,老赵夫妻俩也是中学毕业生啊。他们四个人是同一年级,在学校关系就不错。老赵、我二哥,还有现在铜矿峪退休的马虎,官名叫张好良,结拜为干兄弟。二哥结婚那晚,额外款待的就是老赵和马虎,没料到附墙后面藏了几个人,突然冒出来撇了几句凉腔呼啸而去,弄得大家都不好意思。

  

老赵媳妇和我二嫂一个住郭家山,一个住邓家庄,离得很近,是同一年嫁到我们村的。老赵嘴皮子利索,会写美术字,村里墙上的大幅标语、宣传画,都是老赵的手笔。公社刻钢板油印材料,有时候还叫老赵去帮忙,有时候没忙可帮,但公社大院里一放新电影,老赵就腋下夹块钢板,到门口晃一下,便可以不掏票,径直进入。

  

二零一三年十一月份,我们村里的村志视频摄制后期,逢上移民搬迁十二周年,天干地支,正好是一轮,我让村委会安排一个大型座谈会庆祝一下,支书村长也好在片子里亮个相,打上字幕,显得正式一些。内兄很积极,马上说准备十桌大锅荤菜饭,尽量吸引村民们都参加。为了慎重起见,我提前给内兄拟了个草稿,他重抄一遍,温习了好几天。同时,我交代他选择几个代表发言,强调统一口径,注意别破坏了集体场面的喜庆气氛。结果还是出了两个意外。

  

一个意外是:小学老师马宏选特别想回到他执教十年的地方再看一看,我提前和他约好了时间,也打电话给内兄设计了一个特别的欢迎场面,交代摄像的小潘留意随机抓拍。但去他家接人时被女儿挡住,未能成行。详情容我在另一部分讲述。

  

另一个意外是:在座谈会上,村里事先并没有安排老赵,他却自动站起来发表感言。当着那么多人,摄像机沙沙转动,谁也不好意思阻挡安排之外的人说话。不过,老赵毕竟当过几年村长,见过世面,冰雪聪明,说的话句句在理,声情并茂地感谢移民搬迁给村里带来的变化,给大家带来的幸福,连感谢党中央,感谢政府的官话都用上了,确实给村片增色不少。那年他七十一岁,红光满面,思维清晰,表达清楚,年轻时有多么伶俐可想而知。而我二哥比较内向、实在,当民办教师,和孩子们打交道,应当生动活泼,让老赵干比我二哥合适。

 

赵祉厚老先生的宅院

《北窑庄村志》视频/年正月

 

我家领导又说,村里让老赵当干部哩,当队长,当团支书,还当着民兵连长。

  

那,老赵媳妇也是个当教师的料,活泼开朗,身体健康,割麦子敢应队长的叫板,在前面拉行子。老赵媳妇还是个大脾气,直来直去,从不记仇,晚饭前能把婆婆气得坐在麦场沿上嚎啕大哭,饭后又亲妈热娘叫着,端水洗脚哄得她笑。这样的人,更适合当孩子王啊,为什么村里不让她干,却选了身体稍弱的二嫂?

  

前两天,我打电话向二嫂问安,顺便讨教这个问题。她说自己出嫁前在村里就当过老师。为什么村里又让二哥接她的班呢?她说,你哥老实,村里就那么安排了,没啥原因。

然而,世上万事皆有因,就像生产队长派某人去吆鸡,派另一人担茅粪,总有缘故和来由。二嫂说的简单,应当是她不知内情罢了。

我想来想去,二哥忠厚老实是个基础,另外一个原因,应当是大哥的面子在起作用。一九六几年,大哥在部队病故已经十头八年,现在时兴说人走茶凉,但前几十年尤其是人民公社时期,农村风气尚算淳朴,大哥给我家挣来的一块“革命烈属”光荣匾,一直挂在大门上,家庭荣耀,受人尊敬。我的人生,受惠于同父异母的大哥。二哥、二嫂能替换着当民办教师,村里看的应当也是那块光荣匾的面子。

  

解放初期,政府给予“革命烈属”光荣称号的人家,我们村仅我家一户。老娘每月领取烈士家属抚恤金,直到一九九四年元旦仙逝。她老人家倒身次日,镇(一九八四年古城公社改制为古城镇)党委副书记、副镇长安平和民政干事当时还到家里吊唁,安副书记是我高小同学,但他此行并非民间来往,而是郑重代表一级党委和政府,来送别革命烈士家属杨老太太。

  

二零一三年制作村片时,出于撰写村片解说词的需要,我回村开座谈会,资料收集人之一的席家老三桌子上放着借回来的几大本县志、镇志,我以为大哥会录入县里的烈士名单,但在里面只找到我村的一个烈士名字。我当时没言语,心里却想了很多。

张德润老先生的后院

《北窑庄村志》视频/年正月

  

老娘生前一直领着烈士家属抚恤金,烈士家属抚恤金是县民政局发放的,由老娘到公社的民政干事那里签领,开始是按手印,我转业回来后,给了她一枚我的名章,代替了手印。

  

公社原先的民政干事姓沈,老家在西边县里,是位女同志,后来她调到县民政局。有年夏天,我曾经奉老娘之命,不记得是骑自行车还是搭顺路卡车,到县城看望过沈干事,带了老娘给她纳的鞋底、鞋垫。

  

我转业到地区以后,在东楼上班,偶然到西楼的民政局办事,遇到了沈干事,原来她于文革后期调回了地区。老娘来我这小住时,我还带她去过住在第一家属院的沈干事家里。再后来,沈干事的丈夫成了文联负责人,我家领导的单位盖家属院,一个系统不知怎么协调的,文联负责人在河东会堂生活区占了一个独户小院。

  

由于集资家属楼的危房官司,我家则占了河东会堂招待所一大一小两个房间,一住就是十六年多。上班下班傍晚活动,我经常在院子里碰见沈干事,因为患脑血拴,她跛了一只脚,退休后无啥事,养一只大白猫,见人说话总是乐呵呵的。

  

突然有一天,有人往沈干事的小院里送花圈,说沈干事凌晨时分喊老公讲她后脊背发凉,胸闷。老公没太在意,让医院,谁知没坚持一会她气喘得不行,老公这才慌了,赶紧打一二零,等急救车到来,人已经没有了生命指症。医生说是心脏出了问题,如果早半个钟头抢救可能还有希望。老公后悔得不行,见人就说自己不通医学常识,粗心大意枉送贤妻性命,事后还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地区报上,相濡以沫的夫妻之情洋溢于字里行间。

沈干事调走以后,公社管民政的换成了李干事,他是芮城人,没带家眷过来,一人吃饱了,全家不饿。老娘常去领抚恤金,公社干部里和他最熟。有时候去领款时,她会用洋布手帕包点小零食带给李干事,或者是花生,或者是柿饼,或者是糖块。李干事在邻村下乡,有时候会拐到我家来吃饭,因为老娘的面条擀得劲道,菜也炒得有味。老娘在土炕山墙后面的案板上腾腾腾地擀面条,李干事斜躺在炕沿上,翘起了二郎腿等着吃饭,这个画面,至今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作者和鲁蔚相老先生的后辈们

《北窑庄村志》视频/年正月

 

老娘有啥事自己觉得不好办,就请李干事搭个话。那年我去“三线”支差,老娘除了央在公社妇联工作的本家孙媳妇帮忙之外,还央了李干事,孙媳妇会后给老娘汇报,李干事确实给村干部讲了我家娃娃多,应当照顾去一个。上后河水库支差那年,老娘让我上高中,说已经和学校商量好了,估计老娘还是央李干事和学校搭的话。当然,高中的老师大部分都知道我学习好,为李干事搭话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我不知哪根筋转不过弯了,执意不愿上学,此事就不了了之。

  

我当兵时,老娘央了公社武装部的闫部长,也央了李干事,支书那里更没问题,都念叨了小两年,只是到最后,他们都起不上作用了,要强好胜的老娘只得破釜沉舟,借着大哥的护佑拼力一博,才把我送出了农门。这是后话,暂且压下不表。

  

老娘去世头几年,我一回老家,她就念叨抚恤金涨了,别人比她涨得多,让我去县里问问咋回事。正巧我初中同学当上了民政局长,他查问了一下,给我回电话说,按现有规定,令堂就应当是那么多钱。还说抚恤金政策是死的,什么人享受多少,涨多少,条文卡得很细,谁也更改不了。你放心,老同学给令堂加不了钱,但绝不会少她一分。老同学话说到这个份上,我就没再问下去。

  

由上可见,老娘的烈士家属待遇,享受四十多年,在县级政府部门有据可查。为何县志里的烈士名录,会没有大哥呢?

  

我所以较真这个事,是因为我担任着村片的责任编辑,还是村片策划人、解说词撰稿人之一,村片的第三部分是《人物列传》,该部分第一个板块是《陌生但应该记住的名字》,拟录入建国前参加革命的本村人物,按出生年龄为序,我大哥压轴,共七人。

  

然而,大哥的烈士称号在县志里没有查到依据,让我心里犯了含糊。虽说是个小小的村志,除了村干部和在外人员,村民们真正   

我想起了大哥的那张烈士证书,为二哥活动民办教师的自然减员转正指标时,我把它拿到了单位,复印了好几张,附在相关材料里到处送,原件应当还保存着。可由于搬了几次家,我再三寻找,就是没有翻到。

村医郑先生的老宅

《北窑庄村志》视频/年正月

  

趁开座谈会的空当,我又去三哥家里翻。因为大哥参加解放军后,回信和童养媳解除了关系。这个童养媳由老爹老娘打发嫁了人,我小时候还到她婆家串过亲戚。后来,大哥在部队说了个南方媳妇,结婚没多久他就病故,没有留下后人,三哥的一个儿子过继给大哥,算给他顶门立户,大哥的烈士证书原件会不会在他家呢?

  

三哥把柜顶的纸箱搬下来,让我自己翻。原件我还是没有找到,但找到了盖有公社红章的两份复印件,是从公社复印出来的。一份是关于杨修仪在部队病故、给予其家革命烈属待遇的通知,落款是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兼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叶剑英,另一份是大哥的革命工作简历。

  

有了这个依据,我给村片的总制片人之一、在省城做到厅官的乡友席先生打了个电话,专门沟通了一次。席先生说,这还有啥问题?你家是烈属,全村唯一,大家公认,我上小学时,去你家打扫过几次卫生呢。还有你二哥,在村里当民办教师多少年,天南海北的咱村人,六十岁以下的,不管地位多高,买卖多大,本事多强,他都得承认,是在马老师、你二哥手里开始读书识字学文化的。你不要有啥顾虑,实事求是,该写进村志的,都要保持原始原貌,不要因为是自家人就打折扣,减弱了咱们这部村片的真实性。

  

席先生原是地区的著名记者,一九八零年写了一篇题为《县委书记看望暴发户》的报道,发表在省报头版头条,曾让他大出风头。后又在省直单位磨练多年,水平确实是高,他在村片尾部的游子祈福,更是言简意骇,对故乡的怀念和感恩,情深意切,真的感人肺腑。有了他的理解和支持,我小心翼翼、出以公心,把大哥、二哥放在了村片的适当位置。

  

开始写这篇纪实的时候,为了慎之又慎,我又以“解放初期军人病故是革命烈士”为关键词反复变化在网上百度,终于检索到国家政务院年11月25日批准、内务部同年12月11日公布的《革命军人牺牲、病故褒恤暂行条例》。

  

该条例第三条称:革命军人因参战、公干牺牲者(被俘不屈慷慨就义或被特务暗杀等)均得称烈士,其家属称烈属。由其所在部队团以上政治机关填具《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发至原籍县(市)人民政府,换发《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并按下列规定发给一次抚恤粮:(一)、战士级食粮六百市斤;(二)、班排连长级食粮八百市斤;(三)、营团长级食粮一千市斤;(四)、旅长级以上人员食粮一千二百市斤。

  

看到这儿,我不由哂笑:即使按现在的市场价计算,八百斤麦子也才一千二百元,一个班排连长、在第一线提着脑袋拼命的军人,就这么个命价,在那个年代里,人工真是便宜啊!

  

往下看第四条:病故革命军人不得称烈士,其家属亦不得称烈属……

  

看到这一条,我心头一凛,莫非?后又摇头,赶紧往下看。看到了第八条,我如释重负,悬在心头不便示人的疑问终于有了清晰的答案。

作者的大哥杨修仪(杨才森)

《北窑庄村志》视频/年正月

  

第八条称:病故革命军人对革命有特殊功绩或工作历史在八年以上因积劳病故者,经其的所在机关、部队申请,师以上政治机关批准,其家属得享受本条例第三条规定之褒恤。

  

我大哥系一九四五年参加解放军,一九五三年在部队病故,曾担任团文化干事、组织干事、新生公学组织干事,职级不清楚,工作年限则很明确,正好八年。依据上述规定,暂且不论他是否具有特殊功绩,或者是否因积劳成疾,仅以“八年”的硬杠杠衡量,我的大哥“得称烈士,其家属称烈属”,他被授予烈士称号,我家悬挂革命烈属光荣匾,老娘享受抚恤金,合法有据,应得应份。

  

释然之余,我不禁批评自己,你啊,还算得上一个精细认真之人,并且一九九三年就学会了上网,为何弄村片时不向网络求教,反而自寻烦恼几个年头。看来,地不能方圆,人不能十全,好马也有失蹄啊!

  

接着,我又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检索最新的军人抚恤条例。

  

二零一一年七月二十九日公布的《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关于修改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的决定》规定:现役军人死亡,根据其死亡性质和死亡时的月工资标准,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发给其遗属一次性抚恤金,标准是,烈士和因公牺牲的,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20倍加本人40个月的工资。病故的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2倍加本人40个月的工资。月工资或者津贴低于排职少尉军官工资的,按照排职少尉军官工资标准计算。

(未完待续——请看下一篇:焦黑尸身一万一/伍拾年淡事1-/前一篇:杨八姐是个男人/伍拾年淡事1-)

开心猜一猜

:(以下谜面打一汉字)

武昌起义

留言说明答案,0.30元的红包就会去找您噢!

赞赏

长按







































白殿疯病 医院
北京看白癜风费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lei1618.com/zwwh/184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