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精选药学教育我校临床医学专业

·药学教育·

我校临床医学专业临床药理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程虹1,雷红2,吴东方1(1.医院药学部,武汉;2.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武汉)

来源:《中国药房》杂志年2月第26卷第6期

图:《中国药房》杂志副主编、上海交通医院药剂科主任郭澄教授(图文无关)

目的:提高我校临床医学专业临床药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方法:从临床药理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授课教材、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并对教学效果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我校整合了临床药理学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课堂教学采用教师讲授和案例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采用循证指南、《优良处方实践指南》和自编案例作为教材,并制定了与改革后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新的课程评价体系。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0%的学生认为学习本课程提高了药物治疗能力,95.0%的学生认为本课程教学生动。结论:我校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临床药理学的课程改革是可行的,且具有创新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互作用过程的一门学科,其以药理学与临床医学为基础,以促进医药结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水平为目的。国内外众多研究显示,在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临床药理学教学模式下,尽管学生掌握了相应的临床药理学知识,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合理开具处方的能力很差。究其原因,是因为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以理论知识为重点,教材以药物为纲说明其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然而,在临床实际工作中,面对患者选择药物治疗的思维过程刚好相反,是根据病史资料和诊断确定药物治疗方案并选择适宜的药物、剂量及给药途径。在传统的临床药理学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处方能力没有得到有效训练[1-3]。年以来,为提高医学生面对临床实际病例的药物治疗能力,笔者主导对我校(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临床药理学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教学改革目的

医务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具有高效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的思维和良好的沟通技巧。因此,仅仅传授学生专业知识而不锻炼上述能力是不能满足日常医疗工作需要的[4-5]。我校临床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使其具备对疾病个体进行药物治疗的能力,能够评价、分析并整合各种药物信息,解决药物治疗相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养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提高其口头和书面表达及沟通能力[6-8]。

2教学改革内容

2.1整合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

传统临床药理学教学内容主要阐述药动学、药效学、药品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的性质、机制及规律等,部分教学内容与基础药理学重合,且偏重理论。我校临床医学专业临床药理学课程只有18个学时,为着重培养学生前述各方面能力,高效率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学时,笔者将教学内容进行了如下整合:(1)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线,重点讲授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的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知识,以国内外最新循证医学为依据,侧重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个体化用药。(2)兼顾药动学、药效学、特殊人群用药、药品不良反应等内容,将这些知识穿插在具体疾病的药物治疗中讲授。(3)增加了开具合理处方的思维和步骤的教学。2.2课堂教学采用教师讲授和案例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本课程共18个学时,分6次授课,每次连续3个学时。在每次正式授课前,提前告知学生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授课方式和考核方式,并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组8~10名学生。具体课堂教学安排如下:第1个学时,教师讲授疾病的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知识要点;第2个学时,提供1~2个临床实际病例素材和思考问题,各小组讨论病例的药物治疗方案、针对患者个体选择药物、剂量及给药途径,以处方格式书写;第3个学时,每组推荐1个代表发言,表述小组的讨论结果,其他同学也可发表对病例和思考题的意见。最后,教师给予简要评价和总结,解答疑难问题。

2.3临床药理学教材的改革

国内统编的《临床药理学》教材内容与《基础药理学》重复较多,均以基础理论为主,缺乏对临床案例的用药分析,已无法适应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尤其是缺乏对相关临床技能的培养。为适应临床药理学课程改革的需要,笔者没有使用统编的《临床药理学》教材,在教材使用上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1)使用最新的国际疾病治疗循证指南,作为讲授疾病药物治疗方案的依据。例如,在讲到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时,采用年美国成年人高血压治疗指南(JNC8)[9]。(2)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专家组编写的《优良处方实践指南》,主要内容为合理处方的思维过程和步骤,以及个体化用药的原则。欧美多个国家的多个医学院校均采用该教材以提高医学生的处方能力[10]。(3)采用自编的案例教材。笔者从医院病例库中选取近3年的相关病例素材,针对具体病例设计学习目的和病例讨论问题,包括病例问题识别、预期治疗结果、药物治疗方案选择、最佳药物治疗方案、治疗效果评价、患者教育等。

2.4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

传统的临床药理学考试为课程结束时进行闭卷考试,考试内容主要是对基本理论、知识和原则的考察,注重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题型包括选择题、名词解释、判断题和问答题。为与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改革相适应,笔者对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了改革,主要包括:(1)平时课堂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2)课堂考核的形式是针对病例思考题的书面解答,着重鼓励学生在课堂积极思考病例,探索病例问题答案,并培养短时间的书面表达能力。(3)期末考核为开卷考试,学生可携带专业参考书籍和笔记入考场,但需独立答卷。题型以病案分析题(80%)为主,病案分析题包括6个实际临床病例的基本病史和诊断,要求学生给出具体的药物治疗方案,并用处方格式书写;选择题(20%)为辅,注重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临床实际病例进行个体化药物治疗的能力及解决病例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课程之初即告知学生考核方式和目的,使学生明确本课程注重药物治疗能力的培养,需要了解循证指南中药物治疗的进展和依据,理解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制订,并灵活运用到实际病例中,而无需死记硬背知识点。

3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结果

-年,在临床药理学课程末次课下课时,对上课学生进行了教学效果的无记名式问卷调查,3年累计有效问卷共份。学生在问卷中对教学课程的整体设计情况、授课形式的满意程度、课程的重视程度、以及本课程对其药物治疗能力的影响等方面予以评价。

3.1药物治疗能力对临床医师工作的重要性

95.0%的学生认为药物治疗能力对胜任临床医师的工作非常重要,5.0%的学生认为重要。

3.2以往课程中关于药物治疗能力的训练

82.5%的学生认为在过去的医学课程中关于药物治疗能力的训练很少,8.0%的学生认为很多,4.5%的学生认为太多,5.0%的学生认为不多不少。

3.3本课程对学生药物治疗能力的影响

90.0%的学生认为本课程提高了他们对相关疾病选择药物治疗方案的能力,71.3%的学生认为本课程提高了评价药物治疗合理性的能力,72.5%的学生认为提高了确定合适药物剂量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的能力,65.5%的学生认为提高了确定合适给药途径的能力,69.5%的学生认为提高了确定合适给药频次的能力,60.0%的学生认为提高了利用各种资源查找和获取可靠药物信息的能力,45.5%的学生认为提高了发现和报告

药品不良反应的能力,74.5%的学生认为提高了正确书写处方或医嘱的能力。

3.4学生对授课形式的评价

67.0%的学生认为本课程的授课形式比较生动,28.0%的学生认为非常生动,5.0%的学生认为枯燥。

3.5学生对本课程学时数和内容的意见

85.5%的学生认为需要增加讲授对其他疾病药物治疗的学时数,14.5%的学生认为不需要增加学时数。50.1%的学生希望增加讲授感染性疾病的药物治疗,45.0%的学生希望增加讲授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39.0%的学生希望增加讲授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23.0%的学生希望增加讲授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12.5%的学生希望增加讲授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

4结语

多年实践表明,我校临床医学专业临床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是可行的,在教学内容的整合、课堂教学方式及教材的使用上具有较强的创新性,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未来我校还将进一步充实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并开发出版相关教材,以深化完善本课程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略)

------------------------------------------

◆欲阅读更多内容,欢迎订阅杂志,-。◆中国药房杂志社对以上内容拥有完全版权,任何人或单位若需复制、转载、摘编,须完整注明出处及标明作者,否则本社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中国药房教育平台现已开通,服务面向医药行业相关的从业人员。可提供免费中、高级职称考试、执业药师考试、临床药师考试、行业继续教育等知识库。欲了解详情请致电-,李编辑。

◆《中国药房》杂志稿件查询系统(







































白癜风现在能治好吗
治白癜风有什么偏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lei1618.com/zpjs/520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