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说循证医学的时候,我们在说

导读:每一位医学工作者都听过“循证医学”这个词,那么当我们在说循证医学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聊什么?到底什么是循证医学?

本人有做过一些相关的研究,并与一些该领域的先驱有过接触。这个问题实在很大,且非临床医学领域的人士可能难以理解,就连临床医学的很多前辈至少在开始也没有接受。但既然问到了,那就认真对待,从我的理解来尽量通俗地阐述一下。难免片面和不准确。1、什么不是循证医学?循证医学(Evidnc-BasdMdicin,EBM),其概念和范畴自其最早被提及(),就不断在扩大、变迁和泛化,问题中所提的定义已经ooooooooutofdat了。这里也不准备定义,就从循证医学不是什么,来了解它是什么吧:

循证医学不是一门医学,不与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等并列,甚至不在一个维度;

循证医学不只是一个概念,而是一种思想+若干理论体系+若干系统的科学方法;

循证医学甚至不是一门学科——先驱GordonGuyatt反对将循证医学列为学科,中图分类法也从未给它一个位置;

循证医学最核心的方法学(Mthodology)是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统计学、卫生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等的集合而非新事物,但又由此衍生出了新的方法;

循证医学是现代医学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临床医学实践(Clinicalpractic)从经验走向理性;

循证医学是临床医学研究和实践的高级阶段,其核心是要告诉临床研究者和实践者怎么如何做才更科学。

2、什么是循证医学所指的证据?接着,我们再来看提问者提到的定义“在医疗决策中将临床证据、个人经验与患者的实际状况和意愿三者相结合”。这里有必要解释的是,什么是EBM范畴中的临床证据(clinicalvidnc)?

我们常称之为证据,却不是临床证据的例子:

一位医生要为患者下高血压的诊断,那凭什么这么诊断呢?证据就是:多次测定收缩压大于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90mmHg。

EBM所说的临床证据的例子:

一位患者做了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换入了一个金属瓣膜。一群医生争论要不要使用华法林抗凝。支持者认为,必须用华法林,因为金属瓣膜是异物,长期和血液接触会产生血栓,患者有极高的脑卒中的风险。反对者认为,使用华法林会阻断机体凝血途径,患者有极高的出血风险,不久的将来很可能死于消化道大出血。医生们争论不休,有人提议用“证据”说话:

患者某亲属A:我觉得可以用华法林——我另一个亲戚也是换了瓣,一直用了10年都没出事。医生B:反对使用华法林,因为从理论和尝试来讲,患者一点点出血就会止不住,况且阿司匹林也能有一定作用,虽然弱,为什么不用阿司匹林这种更安全的药?医生C:反对使用华法林,我接诊的大部分使用华发林的患者都出现了凝血障碍,部分因出血而死亡。医生D:支持使用华法林。我做了动物实验,证明一定计量范围内的华法林是安全的,且能避免血栓形成。医生E:支持使用华法林。医院近十几年的病历资料,术后10年内死亡的患者只有20%使用了华法林,相反术后10年内幸存的患者60%都使用了华法林。医生F:支持使用华法林。我主持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RCT),在自愿参与的前提下(知情同意),将名做了换瓣手术、符合一定标准(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了三组(随机分组),A组用华法林,B组用阿司匹林,C组用安慰剂(设立对照组),三种药看起来一模一样,给药的医生和患者都不知道患者吃的到底是什么药(盲法),随后我观察了他们5年,我比较了三组患者5年的生存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等,得出结论:在安全范围内使用华法林利大于弊。

你觉得如上六人的陈述中,哪些算证据?哪些证据显然更可靠?

“循证医学”概念的诞生,顾名思义,就是这么来的,前辈们首先将“临床证据”进行了辨析和归纳。首先,理论推导(上面医生B的表述)绝不是证据,而是典型的没有证据。其余医生的说法,都是证据——人体外实验、专家意见、个案报道、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非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对照试验等等,皆是“临床证据”。但是他们的论证强度一定是有差异的!所以,早期的循证先驱,就制定定了证据金字塔,对临床证据按照研究设计类型从高到低进行了排序,RCT就被定为了临床研究的”金标准“(goldstandard)。但是,证据分级的过程远远没有结束,人们发现,不是所有的研究都可能进行RCT,也不是所有RCT都有如此高的质量,有些质量控制差的所谓RCT,还不及比它等级低的队列研究靠谱。于是,这种分级方法又进行了许多的调整,逐步过渡到了量化的的时代,比如通过评价研究的具体细节,对证据进行升降级等,至今这个体系仍在改进之中。3、临床证据的合成

即便有了证据的分级,分歧还是没有解决——大家知道RCT的论证说服力很强后,RCT变得很fashion。美国、欧洲、日本、中国,大量的研究者做了大量的RCT。医生们又迷茫了,这个RCT做出来说好,那个RCT做出来说不好,我相信谁的呢?相信美国的那个?相信大牛主持的那个?相信样本量大的那个?相信时间最近的那个?

这时候,先驱们又找到了一种原本用于天文学的数学方法——mta分析(某些文献称之为荟萃分析)。他们把针对同一临床问题(华法林vs阿司匹林

心脏人工瓣膜置换)的所有研究找出来,筛选出可用的,评价它们的质量,然后通过统计学方法(mta分析)对其中的主要量化指标进行数学上的合成,得出一个统一的值,当这个合并后的统计量符合一定要求时,就为这个问题得出了一个唯一答案。这种研究是系统评价(systmaticrviw,SR),但如果对当前所有临床研究结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收集、严格评价这些研究、严格筛选了这些研究,并进行定性或定量的综合评述(不管有没有进行mta分析),得出可靠的结论,都叫做系统评价。高质量的系统评价的结论比单个RCT还要可靠。这些方法,便是循证医学的核心方法,但也并非全部。它们也在不断的被发展和完善。4、知识的转化

即便有了系统评价和mta分析,医生仍然一头雾水:有的问题并无系统评价出现;有的问题有多个系统评价;我不懂统计学,它们的结论一眼看不明白,需要花时间理解;这些证据分布在各大数据库中,我很难第一时间找到有用且最好的;每个研究只回答了问题的一个很小的方面,而我想知道这个问题的方方面面;其实你只用告诉我用什么、好还是不好就ok了,其他我一点都不







































白癜风治疗有效的药物
北京哪个治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lei1618.com/zpjs/363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