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为什么这样给我治疗,看了这本书就明

医院订阅哦!上个月,《柳叶刀》杂志刚刚发表了纪念循证医学诞生25周年的综述文章。而在不久前由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主任杨克虎担任主译的新书《治疗的真相》中,来自英国的循证医学先驱查莫斯爵士并同来自伦理学、媒体等领域的作者一起,用一个个鲜活的实例告诉大家,如何运用“循证思维”改善医学治疗。在他们看来,“循证”,不只是医生的诊疗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能够帮助医生和患者双方共同甄别哪些医学信息值得信任,哪些研究可能存在问题和偏移,进而一起促进健康。近日,记者就本书与杨克虎教授展开了对话。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亲笔作序并称之“价值连城”的书,究竟能为我们呈现怎样的别样视野。

Q:您为什么会选择编译这本书?完成这项工作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杨克虎:我们之所以选中这本书,一方面是因为它填补了中国循证科普书籍的空白,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与原书主编伊恩·查莫斯(IainChalmers)爵士有着长期的交流与合作,翻译他的著作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心愿。而促成我们合作的,还是这期间发生的一个小故事。

年,查莫斯在《柳叶刀》发表了一篇论文“Avoidablewasteintheproductionandreportingofevidence”(医学研究生产中可被避免的浪费及其循证报告),阐述了医学研究如何被浪费的模型。我们读后写了一篇对该文的读者来信,提出其遗漏的一个重要环节,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一周后即收到查莫斯爵士的来信,对我们提出的观点表示完全赞同,并期望我们共同致力于推动高质量医学证据的研究和推广工作。

几个月后,年12月,我们收到了他寄来的本书第二版征求意见稿,我们组织中心的教师和研究生认真学习讨论后,提出了25条修改意见,得到原著作者群的肯定。年该书出版后,原著四位作者亲笔签名委托我们翻译出版中文版。

考虑到该译著的重要意义,我们专门组织了一个跨专业和学科的翻译团队,其中包括循证医学专家、临床医生、英文系专家、医学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以及非专业的公众和患者。反复征求意见,几易其稿。从查莫斯爵士委托我们开始着手翻译该书,到我们从原出版社获得版权,与东方出版社签订出版协议,到最终图书的出版,历时整整4年零7个月。一般情况下,我们自己编写和出版一本书是用不了这么长时间的,但我们觉得为这本书所付出的一切都是非常值得的。

Q:本书第一版是在年出版的,时隔10年,它在今天的意义是什么?

杨克虎:循证医学从年被引入中国,迄今也已逾20年。如果说年该书的第一版还在探索尝试如何把循证医学这门新兴交叉学科的精髓普及到患者和公众当中的话,那么年的第二版,原著作者团队已经掌握了更为成熟的给老百姓讲故事的方法,以及除了理论以外更加丰富和生动的事例,让公众真正意识到,正确利用科学的医学知识,能够有效提升自我健康。而现在我们在中国翻译和出版本书,就是想把国外公众和患者能够接受到的最好的循证科普精神食粮及时介绍到国内,让我们的老百姓也认识和了解循证医学的原理、方法,懂得用高质量的研究证据去战胜疾病和迷信,懂得用科学的医学知识捍卫自己的健康。

Q:本书曾被翻译成12种文字。在您的编译过程和最终成果中,您更注重哪些信息的把握和传递?

杨克虎:除了把握基本内容的客观严谨,以及语言表达符合国人阅读习惯外,我们更注重在译著中传递一种理念,即一个良好卫生保健系统的构建,不再仅仅是医药管理和决策人员的事,也不是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和医学研究人员的事,同时也是每一个身在其中的患者和公众的事。每一个读者都可以通过加强自己对健康的认知,去改变思维、行动,去参与和自身相关的医学研究,去验证治疗中的不确定性。

我们在整个翻译的过程中,始终觉得给读者贯穿一种科学的、循证的、批判的理念和方法,是与直接告诉读者什么是健康相关的医学知识同等重要的。

Q:作者在书中用了很多临床和研究中亲遇的实例。相对于西方国家,我们在观念和实际层面,有什么异同?本书能够给我们什么启发?

杨克虎:事实上,虽然本书中的例子来自西方国家,有些药物和干预措施我们国家的百姓没有接触和使用过,但其中蕴含的道理,以及带给我们国家读者的启迪和收获,不会因为地域和人种的差异而减少。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皇帝的新装》,虽然来自国外,但它在我们这里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同时,我们也正在努力去做的一项工作,是搜集我国广为人知的能够结合本书一起学习和分享的典型案例,将其放在该书中文译本的网站上,或最终在未来的版本中体现,让我国读者增加代入感,读起来更加亲切和熟悉。

Q:本书的作者有4位,分别具备循证医学、伦理、媒体甚至患者等不同的专业和背景,您认为这给著作带来了怎样的倾向和思考?

杨克虎:这也是本书的特色之一。作者群中既有全球享有崇高声誉的循证医学先驱查莫斯爵士,也有工作在临床一线的全科医学、原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主任保罗·格拉席欧教授,还有媒体工作者、伦理学专家伊莫金·埃文斯女士,以及作为公众和患者代表的黑子尔·桑顿女士。这种组合使得本书能够以更加多元的视角去阐述和解读循证医学的思想和原理,能够引起包括研究人员、医务人员、患者和公众在内的更广泛人群的共鸣。

值得注意的是原作者群中的埃文斯女士所具有的伦理学背景,是这本书最大的亮点之一,因为历史上医学和伦理是结合得最为紧密的两个学科,但往往在医疗实践和研究中,又存在太多因违背伦理而导致的悲惨事件。本书恰当地把伦理学知识贯穿其中,让读者在学习正确伦理学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厘清了医学伦理学中常见的偏见和误区,这一点对我们国家的读者来说可能更为重要和宝贵。

Q:我们通常认为,循证医学就是医生“在治疗中巡查证据,制定医疗方案”的过程。您认为这一说法是否正确?

杨克虎:这是对循证医学定义的误解。循证医学有三个要素,科学研究证据、医生经验和患者价值观,三者有机结合,缺一不可。在治疗过程中,首先,医生要基于自身经验和患者偏好提供诊疗方案;但更重要的是,医生还要培养一种思维,可敏锐发现医学中的不确定性,借助科学合理的研究设计,严谨透明地实施研究,减少甚至解决不确定性。

此外,循证医学对患者而言也有着重要意义。它可以为其提供安全、有效、科学、经济的最佳诊疗方案,并给患者一个参与自身个性化健康决策以及与之相关的医学研究的途径或通道,让患者懂得用循证的思维理解和参与医生的决策,通过自身努力改善医疗实践和研究。这样,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可能也会因此有所改观。

此外,随着互联网和针对患者的循证医学数据库和产品的普及,患者所掌握的某个领域或疾病的知识,甚至比医生更加全面和正确,医患之间由于医学专业知识所导致的壁垒正在迅速降低,未来甚至会消失。所以,在查找和循证证据方面,未来患者所扮演的角色只会越来越重要。

Q:在互联网时代,各种医疗信息中不乏误导的内容。同时,今天的医生不仅要治病,还要搞科研,压力繁重。对此,“循证思维”可以做些什么?

杨克虎:正如您所说,现在不是信息不发达,而是太发达。面对网络上的虚假信息,患者在急于求医的焦虑心情之下,很容易受到误导,不仅浪费钱财,耽误病情,甚至危害生命。因此,患者如果较好地掌握了循证医学中评价医学研究和知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便可以帮助自己和他人很好地鉴别各种医学知识和健康信息。

而帮助医生改善科学研究质量的理念也贯穿整本书。本书其中一位作者是一名长期积极参与并倡导公众参与医学研究的患者,他在第11章中从多个方面论述患者如何去主动参与研究。本书的最后一章“合理的研究:未来更美好的蓝图”更是画龙点睛,把对美好健康的期望,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患者与医务人员一起,共同推动开展更好的医学研究,进而使得整个卫生保健系统得以改善。

魏婉笛郭伟玲

赞赏

人赞赏









































常见的白癜风发病原因
治疗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lei1618.com/dlfb/486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