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中医药学现状机遇与挑战
中医药学因其独特的具象理论体系,真实性和客观性不断受到来自国内外部分群体的质疑和异议。如何科学表达、准确展示中医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成为国内外中医药学者努力探索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年,加拿大McMaster大学GordonGuyatt教授正式提出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年正式传入我国后,循证医学迅速扩展到全国各个地区和各个医学领域。年,我国学者开始将中医药学与循证医学相结合,以寻求证实中医药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方法。之后,循证医学逐渐应用于中医药界的教学、科研与临床实践中,循证中医药因此得到了蓬勃发展:医院校在本科高年级和研究生中开设了循证医学选修课程;复方丹参滴丸、地奥心血康等一批中成药因其独特疗效分别申请FDA或欧盟的注册审批;国家中医药行业管理部门、学会、协会等纷纷制订了循证理念指导下的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和临床路径,以规范中医临床诊疗行为。
但是,循证中医药研究和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第一,中医药领域的系统评价数量多而无序,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设计和实施质量令人堪忧;第二,中医药的基础研究证据与临床证据脱节,未形成相互呼应的证据链条;第三,从事中医药研究的人才队伍规模和质量尚待进一步提升。而且,现阶段大力开展循证中医药学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尚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中医药研究基础薄弱、证据欠佳;个体化证据应用与群体化证据生产之间不同步等。
对此,作者团队提出了未来循证中医药学发展的五大策略:第一,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医药卫生决策部门,应该在中医药卫生政策的制定方面,提倡证据导向。第二,加大中医药高等院校开设循证医学、临床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等课程的比例,积极培养未来中医药领域的循证医学专家和从事临床研究的方法学家,举办循证医学与中医药结合的培训班与学术会议,培养中医师运用和生产证据的技能,提高基层中医师的临床研究能力。第三,政府、药厂和基金资助者应加大对中医药临床研究和系统评价的支持,同时也应该注意处理好药厂等资助者与研究者之前的利益冲突。第四,规范中医药循证实践指南与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第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世界卫生组织传统与补充医学部、国际补充医学研究学会、国际指南协作网和Cochrane协作网等进行密切沟通与交流。
本文全文即将发表在ChineseJournalofIntegrativeMedicine,敬请期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lei1618.com/zwwh/8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