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谈规范化镇痛管理裴福兴教授新医学模式
骨科手术的疼痛与镇痛特点
疼痛已被列为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疼痛对骨科患者的影响是多维度的,持续的疼痛刺激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理性重构,患者可能发生血压升高、焦虑、肺炎、深静脉血栓等情况。急性疼痛可能发展为难以控制的慢性疼痛,影响患者的躯体和社会功能、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社交活动,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抑郁症。
众所周知,骨科手术具有失血多、创伤反应大、手术时间长、并发症多等特点;骨科手术疼痛强度大,疼痛评分可达到8~10分;疼痛强度变化大;局部炎症反应强烈可以加重疼痛;因此,研究数据表明疼痛现已经成为骨科手术延迟患者出院的第一因素。而且骨科的疼痛与康复锻炼互相制约,故为了实现尽早的功能锻炼,骨科医生对术后镇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希望能够控制患者的运动性疼痛。
新医学模式下的骨科疼痛管理
医学模式的发展历
医学模式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不同的医学模式反应不同历史阶段医学发展的特征、水平、趋向和目标。医学模式经历了从古代朴素的整体医学模式,到近代生物医学模式,直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过程。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医学道德进步的重要标志。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建立起来的一种全新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从生物、心理、社会这三个方面全面而综合地认识了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了对人的尊重,而且不仅重视人的生物生存状态,更重视人的社会生存模式。
新医学模式以患者为中心,在生物方面强调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lei1618.com/dlfb/7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