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上海茂名北路留下伟人影星教育家

茂名北路南起延安中路,北至南京西路。该路辟筑于年至年,当时南起长浜路(今延安中路),北至威海路,名“慕尔鸣路”。年,向北筑至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年,更名为“茂名北路”。

茂名北路街景

过去的法国总会(现今的花园饭店),闻名中外的锦江饭店和历史悠久的兰心大戏院、国泰大戏院等全“戏剧性”地集中在茂名南路。茂名北路不像茂名南路有这么多值得荣耀的建筑和记忆。但是,茂名北路上有毛泽东曾经居住过的“甲秀里”,还有丰盛里、德成里、九福新邨、兴庆里等石库门和新式里弄。

茂名北路九福新邨

这些房子沉稳坐落在安静的茂名北路上,不喧嚣,不张扬,默默展现着老上海的普通日子。

茂名北路兴庆里

这条路沿途以新式里弄为主,南面一段有些旧式石库门弄堂,人行道上种植着法国梧桐。那些沿街的石库门房子看上去仿佛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的背景,充满市井气息。走进弄堂,三三两两的老上海们在闲聊,一片吴侬软语,温暖的感觉扑面而来,就像冬天的阳光晒得人周身暖洋洋的。

甲秀里7号毛泽东和杨开慧在上海的家

茂名北路弄坐落着老式石库门弄堂甲秀里。该弄建成于年,弄口牌坊上镌刻着“甲秀里”字样。

茂名北路弄甲秀里

一扇拱形大铁门隔开了马路的喧嚣,地面上铺设着青砖。弄内共两排5幢房屋,基本是二开间一厢房平面布局,青砖清水墙。

弄内7号是一代伟人毛泽东从年2月至12月时来上海工作期间居住的地方。

青年毛泽东

毛泽东一生曾50多次来上海,其中,年之前就曾多次到过上海,因此在上海不少地方都保留有毛泽东的旧居,而茂名北路上的这个寓所是毛泽东在上海住得时间最长的。

年6月,中共“三大”通过决议,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为国共两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奠定了基础。年1月召开的国民党“一大”会议上,毛泽东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会后,他被派往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工作,担任执行部文书科代理主任,后为主任,并兼组织部秘书,为巩固国共合作、推进国民革命而工作。国民党中央执行部设在环龙路44号(今南昌路号)。

国民党中央执行部旧址

当年2月,毛泽东抵沪后,先住在闸北香山路(今象山路)公兴路路口三曾里,从那里到执行部路途较远。同年4月,向警予参加执行部工作,负责妇女部,她与蔡和森住在慕尔鸣路甲秀里号(今茂名北路弄7号)底楼。

于是,毛泽东就从闸北搬到了甲秀里7号居住。甲秀里7号是一幢颇为典型的石库门老房子,共2层,人字坡顶,清水外墙,条石门框,黑漆大门上有铜环门扣。

甲秀里7号毛泽东旧居

同年6月,毛泽东夫人杨开慧及母亲向振熙带着2岁的毛岸英与出生不久的毛岸青从湖南来到上海,与毛泽东团聚。他们来后,蔡和森与向警予就搬到了楼上,把一楼房间让了出来。

向警予和蔡和森

推开黑漆大门,天井内青砖铺地,苍苔横生。穿过天井便是客厅,客厅内有一张八仙桌,几把太师椅,那是毛泽东一家吃饭和会客的地方。

甲秀里7号毛泽东旧居陈列馆内

大门左侧的厢房是毛泽东与杨开慧的卧房,临天井的长窗前摆着实木雕刻的老式书桌和两只方凳,右墙角是一只旧式衣柜,后方靠墙就是大床,床上罩着白色蚊帐,床右侧摆放着一张宁波式摇篮,当时出生不久的毛岸青就睡在摇篮里,上面是蓝底白花的小棉被。

那时毛泽东经常在这里工作到深夜,而杨开慧则在一边帮他誊写文稿。杨开慧的母亲则带着年幼的岸英住在后厢房,青花被褥铺床,也有一个旧式衣柜。

甲秀里7号毛泽东旧居陈列馆内

当年,毛泽东白天在上海执行部工作,负责国民党党员重新登记、黄埔军校在上海地区招生复试、组织筹备上海各界人士追悼列宁大会及指导平民教育等工作,很晚才回家,回家后再挑灯撰写文稿,经常工作到深夜。

当时23岁的杨开慧是第一次来上海,除了料理家务、照顾岸英、协助毛泽东收集整理资料、誊抄文稿和进行校对工作外,她还和向警予一起,以半工半读女子职业学校为掩护,积极参加妇女运动。杨开慧每周有两个晚上要去小沙渡(今西康路)纱厂区的工人夜校上课,向工人宣传革命道理。

杨开慧给工人们上课

由于毛泽东、杨开慧工作繁忙,他们年幼的两个孩子平时就由外婆向振熙照顾。身兼数职的毛泽东每天早出晚归,但亲人的到来给毛泽东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虽然工作繁忙,但他还是会抽出时间陪孩子玩,教他们识字,陪他们做游戏。

毛泽东在甲秀里(插图:刘为民)

在毛泽东的一生中,这是难得的温馨时刻。甲秀里的居民大多数是靠工薪维持生活的,常常入不敷出,日子难以为继,遇到这种情况,本身生活也不富裕的毛泽东总会解囊相助、救济这些贫困的邻居。因此,毛泽东一家也给甲秀里的邻居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由于国民党右派的排挤,共产党员在国民党中央上海执行部工作很困难,毛泽东遂于7月底辞去组织部秘书一职,专任文书科主任。年底,毛泽东因积劳成疾,经组织批准,带着家人离开上海回湖南养病,开始了领导工农运动新的征程。

从年2月到年底,共10个月的时间,是毛泽东在上海工作,生活最长,也是他与家人生活时间最长的一段时光,毛岸英和毛岸青兄弟两人与母亲杨开慧的唯一一张合影就是在那时拍的。

母亲杨开慧与毛岸英、毛岸青兄弟俩合影

年12月,甲秀里的毛泽东旧居经修缮后正式对外开放,辟为毛泽东旧居陈列馆。

甲秀里7号毛泽东旧居陈列馆

在茂名北路弄弄口新竖起的牌坊上“甲秀里”3个字异常醒目,走在清一色方砖铺成的弄堂小路上,可以看到旧居青砖外墙上镶嵌着刻有毛泽东诗词的碑刻《沁园春·雪》和《清平乐·六盘山》。

进弄,迎面是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周年之际,由名家制作的《毛泽东一家》铜像。铜像置于苍松翠柏和竹林之前,展现的场景是:身穿长衫的毛泽东右手拿书,左手夹着一支烟坐在藤椅上,侧着头和抱着岸青站在后面的杨开慧说话。杨开慧齐耳短发,上身着一件小褂,下面穿着过膝的裙子,有点像五四时期的女学生打扮,毛泽东膝下是张开双手欢笑嬉闹着的岸英。

《毛泽东一家》铜像

走进室内,一楼客厅、后厢房、厨房的布置一如当年情景,屋内的家具摆设也都是仿照原来的样式制成的。前厢房里是毛泽东和杨开慧的卧室兼书房,一组蜡像栩栩如生地展现出当年毛泽东一家的生活场景:剪着短发,穿着月白色上衣黑色裙子,脚蹬搭攀布鞋的杨开慧抱着岸英坐在床边,一只手轻轻摇着摇篮里熟睡着的岸青。

甲秀里7号毛泽东旧居陈列馆内

年轻的毛泽东身穿长衫,脚蹬黑色布鞋坐在书桌旁,正停下手中握着的毛笔,回头深情地望着杨开慧母子。

甲秀里7号毛泽东旧居陈列馆内

在旧居二楼设有《毛泽东在上海》专题展览及蔡和森、向警予专题陈列室。大量的实物、模型和场景,使展览形式新颖、凸显个性,参观者可以看到孙中山亲自提名毛泽东等17人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的公函,以及毛泽东出席国民党一届一中全会时在签名簿上的签字等珍贵史料。

年底,旧居二楼还增设了毛泽东之子毛岸英烈士史料陈列馆。

茂名北路40号龚冰夫妇创办民智公学

茂名北路40号坐落着的威海路第三小学,其前身是民智公学,创办人是龚冰与她的丈夫徐忍寒。夫妇俩为了实现“开发民智,服务大众”的心愿,年在上海慕尔鸣路(今茂名北路)升平街润德里创办了民智公学。

茂名北路40号威海路第三小学

初期校舍只有润德里的5幢房屋,教工6人,学生3人,以后几年逐步发展。年,学生增至人,遂将校舍迁至威海卫路(今威海路)威风里,定名为“上海私立民智中小学”,龚冰任小学部校长。从年6月开始,校舍移至今威海路茂名北路路口。

龚冰

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龚冰在校内办起了难民收容所,并募捐救济难民。年12月8日,日军入侵租界后,她毅然停止办学,隐居在家,至年8月抗战胜利后,才恢复办校,仍由龚冰、徐忍寒主持校政,著名教育家吴若安为该校校董。为了使贫困儿童能上学,学校还办了儿童义务班,学生可免费入学。上海解放前夕,龚冰参加由段力佩、吴若安等组织的“十校长联谊会”。国民党当局要逮捕吴若安时,她不顾个人安危,将吴若安悄悄藏匿在自己家里。

新中国成立后,分设中学部和小学部。小学部以威海路茂名北路路口隔威海路相望而立的两幢房子作校舍,名为“威海路第三小学”。

威海路第三小学教学楼

中学部迁至茂名北路40号的原天主教会敬德女中旧址,名为“新群中学”。敬德女中校舍系砖混结构的2层长廊式建筑,于年设计建造,属法国古典主义风格。整幢建筑的构图采用横五段与纵三段对称划分的手法,居中及左右两翼稍稍向前凸出,强调立面的工整、稳定与层次感。横向底层为基座层,有连续的拱券柱支撑外廊,中层柱廊及围栏虚实相应,顶部则是水平向的厚厚檐壁,中央部分上端有硕大的三角形山花。整幢建筑的造型轮廓整齐、庄重,体现出古典主义理性美的独特风范。

20世纪末,新群中学撤销建制,并入五四中学。年7月静安区教育局又将新群中学校舍进行全面整修,恢复独特的建筑风貌,由威海路第三小学入驻。

威海路第三小学操场

如今,威海路第三小学是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命名的“国际象棋传统学校”。学校自编国际象棋教材,为对国际象棋有兴趣和特长的学生进行专门培训,被指定为中国国际象棋协会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实验基地。

升平街上金嗓子周璇骑车飞驰而过的美丽身影

升平街的名字听起来有点歌舞升平的祥和味道,它建于20世纪20年代。说是街,不如说是茂名北路上一条宽阔的弄堂,这条不足米的弄堂到升平街91号就结束了,从这里是走不出去的。

升平街45号院外

升平街很美,路两侧植有枝叶繁茂的法国梧桐,两边墙上攀满青青的藤蔓,地上铺的是灰绿色六角形地砖。街的两旁既有新式里弄住宅,也有独幢的花园洋房,这些楼房大都为清水红砖外墙,券窗、拱门、雕花、重檐,有着西方古典主义建筑的特色。

升平街东侧

整条小街幽静无比,只有小鸟的啾啾声伴随着风吹树叶的沙沙声,近在咫尺的市井声却反而听不见了。

这条路上住过有着“金嗓子”美誉的著名影星周璇。那时,还很年轻的周璇曾在升平街上的楼房里住过两年。

周璇一生命运多舛,刚刚在影坛声誉鹊起就遭受了婚变的打击。离婚后的周璇犹如飞出樊笼的小鸟自由自在。她在安静的升平街上选择了一幢靠东的二楼房间居住。那也许是周璇平生度过的最为宁静、悠闲的一段生活。

清晨,她从床上起来,拉开窗帘,推开窗户,任阳光洒满屋子。她坐在窗前开始梳妆,周璇素来不喜欢浓妆艳抹,只是稍稍打扮一下。

周璇

她吃完早点后浏览一会儿当天的报纸,便自弹自唱地开始练唱,美妙婉转的歌声回荡在升平街的上空,赢得过往行人频频抬头观望。

然后周璇开始看书练字,以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下午则去位于拉都路(今襄阳北路)上的国华影片公司拍戏。要是偶然不拍戏的话,她就在家安安静静地打打毛线、绣绣花,或是与女朋友们一起去看看京戏、话剧,或是看看电影。

晚上,早早就洗洗睡了。据说,此间周璇还请了一位京剧老师教她唱戏,这对提髙她的歌唱技巧和形成她的歌唱风格有很大帮助。

周璇

为了节省在路上的时间,周璇还在升平街上学起了自行车。升平街因为另一头是封闭的,所以过往行人不多,周璇大可以悠闲自在地在街上学骑车,那时,升平街上经常可以见到周璇娇小美丽的身影。

时光流逝,春梦无痕。如今的升平街虽然还是旧日模样,只是再难觅当年街上骑车的美人,而原先一幢幢2层的楼房也都已经改造、加高到了5层。

三条弄堂展示出上海石库门住宅的独特韵味

石库门是上海一道独特隽永的风景。

上海开埠之初,西方人纷纷涌入。为了节省土地,在有限的面积上容纳更多的人,大量建造了被西方人称之为“联排房屋”形式的建筑,这就是最初的石库门建筑。

石库门建筑结构示意图

石库门多为砖木结构的2层楼房,坡形屋顶常有老虎窗、红砖外墙,弄口有中国传统式牌楼。石库门的布局大致模仿江南普通居民,建筑的正大门以条石作门框,门扇为实心厚木,门上有一副铜环。进门后为一天井,天井后面为客堂间,后面是楼梯,再后面为灶披间和后门。天井和客堂的两侧分别为左右厢房。二楼的布局基本与底层相近,只是灶披间的上面成了亭子间。屋顶采用钢筋混凝土平板,周围砌以栏杆墙用作晒台。

在20世纪30年代,上海约有20万幢石库门房子,占了当时民居的四分之三以上。进门入户,出门有弄,支弄通总弄,然后接马路。石库门早期大多为进城的地主商贾所居住,乃至作为钱庄、当铺、酱园之用,到了后期又成为中低层职员和部分劳动者的生活之地。它是大上海近代史真实的写照,是上海市井生活的鲜活的历史。茂名北路上的震兴里、荣康里和德庆里3条弄堂就是由典型的石库门建筑构成的。

茂名北路震兴里

震兴里、荣康里和德庆里位于靠近威海路的茂名北路-弄,建于至年。这3排石库门里弄住宅,规模较大,行列式排列。在建筑上采用老式石库门的基本格局,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汰石子墙面,外挑的阳台,彩色花玻璃和西洋装饰,沿街立面均采用古典装饰符号,强调线脚各异的三角形山墙,弄口均有巴洛克式门楼,显示出当时建筑潮流中折中主义倾向。这3条里弄面向茂名北路的牌楼与弄内的房屋连为一体,弄首牌楼上的石雕花纹各不相同。每条弄内房屋都是朝南向的2层石库门房子,共有9幢。

茂名北路荣康里

不同的是震兴里为清水红砖墙面,荣康里为清水青砖墙面镶嵌红砖带饰,德庆里为水泥砂浆仿石砌墙面。

震兴里、荣康里和德庆里的石库门房子已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风雨,酿就了独特的上海气质。漫步其间,老上海的种种印象恍如电影镜头般显现在眼前。

茂名北路德庆里

现在一些临街的房子里开出了一些服装店、杂物店和餐馆。我最喜欢看的是弄堂门口的一家小小的花店,不但有鲜花,还有各式盆栽,姹紫嫣红地摆在弄口。一些居民买菜时顺便捎上一盆绿萝或是薰衣草回家,摆在石库门的窗台上,就像欧洲街头常见的景象。这些草花不但装点了窗前的风景,也让满屋子充满绿意,老房子顿时变得生机勃勃起来。

在这条路上行走,有时真的会有回到昔日老上海的感觉。

本文主要文字资料来源于《永不拓宽的小马路》

东方出版中心发行,惜珍著,发表前有删节

今日互动话题

亲爱的朋友们,

你读了茂名北路上的精彩故事,

有什么感想?

你在茂名北路曾留下过什么记忆?

欢迎您留言与大家分享!

逛上海

永嘉路:细数着似水流年叹岁月总被雨打风吹去

逛上海

衡山路上不仅有酒吧,更有绿树浓荫下的上海腔调!

逛上海

说不尽名人故事的湖南路

逛上海

康平路上故事多

逛上海

在汾阳路上匆匆走过的名人们

逛上海

岳阳路:说不完的名流掌故大师故事

逛上海

曾用法国诗人名字命名的“皋兰路”

逛上海

陕西北路上的风云人物逛上海

泰安路:庭院深处名人多逛上海

巨鹿路上的神奇人物逛上海

余庆路:激荡着历史风云逛上海

富民路上的银行家、名妓与夜总会……逛上海

长乐路:一路名流一路歌逛上海

太原路:匆匆走过的历史风云人物逛上海

曾在延庆路居住过的名流大家逛上海

北京西路上消逝的历史名人逛上海

宛平路:“毕卡第”、徐家汇公园及“小红楼”的故事逛上海

弄堂深深深几许?愚园路上有“舒适的流放”!逛上海

愚园路:藏龙卧虎风云际会的“准租界”      ▼更多精彩,请







































什么是白癜风图片
重庆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lei1618.com/dlfb/521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