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远波教授剧透第一届全国眼科循证医学
循证医学与临床研究近年来在我国逐渐推广并受到重视,参加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年会的梁远波教授向《国际眼科时讯》总结了中国循证医学的发展及现状,介绍了即将召开的第一届全国眼科循证医学研究大会(10月9-11日,温州)的六大亮点。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于年在中国逐渐发展起来,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在国内有了广泛传播,我国的临床研究也有了很大发展。由于我国原始临床研究相对比较薄弱,进行循证医学的研究,二次文献分析和研究具有一定的难度,但从年开始,国家科技部、卫生部相继开展了一系列涉及临床研究的大项目,临床研究投入了更多经费,年北京大学也开始成立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之后有关临床研究的专业机构逐渐成立起来,年国家推出国家临床医学中心,心血管、内分泌、神经系统、肾脏疾病等重大疾病建立了国家级临床医学中心,一些省级的临床医学中心也相继建立起来。眼科领域里一些大的眼科中心,如中山眼科中心,温州医医院也已建立起临床科研中心,这都说明我国从上到下已经开始重视临床研究。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循证医学与实效研究方法学研讨会参会人数多达多人。会上交流了很多关于循证医学临床科研方面的新信息、新发展。在此次大会期间,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进行了换届选举,王宁利教授被推选为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葛坚教授担任常委。
循证眼科学组在该委员会专业学组中是相对较早成立的学组,即将在温州召开的第一届全国眼科循证医学研究大会是循证医学在眼科方面的延伸和发展,目的是让循证医学的理念和方法与眼科的临床实践和临床研究能更好的结合。
第一届全国眼科循证医学和临床医学研究大会,是第一次关于眼科临床研究的大会,这次大会目前邀请了70多位专家,共80多个大会报告或者专题发言,其中有22位非眼科专家,主要介绍临床研究方法,临床研究平台建设,眼科专家也将在会议上分享临床研究和循证实践的成果。近日日程已经安排就绪,概括起来该会议至少有六大亮点。亮点一,首次举行临床科学家论坛王辰院士曾将医师分为三类,一是医匠,是凭借自己的经验看病的医生,二是医师,是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看病,三是医帅,是不仅应用科学方法、经验看病,更能对医疗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进行研究总结,上升到放之四海的证据,用以影响更多医生,让更多患者受益。临床科学家论坛就是呼吁所有医生,向“医帅”(Clinician-scientist)这个方向发展,成为一个临床证据的制造者。大会邀请了重量级嘉宾,王宁利教授、杨培增教授、瞿佳教授、葛坚教授和赵家良教授来分享他们作为临床医生及科学家对临床研究的个人经历。
亮点二,方法学专题讲座我国现今制定了很多指南,但真正以证据为基础的大概不到2%,因此,大会设立了方法学专题讲座,邀请众多专家教授进行介绍交流,从而推动眼科指南的制定更加科学,更具有实用性。如詹思延教授介绍大数据的概念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王吉耀教授介绍“中国指南制定现状”,介绍中国指南制定概要,如何评价指南及如何指引;会议还邀请邀请了兰州大学杨克虎教授分享如何在GRADE的框架下制定和鉴定指南及评价临床研究证据。医院循证医学中心主任孙鑫教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胡永华教授,孙凤教授,武汉大学循证医学与转化医学中心将就临床研究选题,网状meta分析,大型队列研究设计等方法学问题进行介绍。
亮点三,国际性大会大会邀请了世界循证医学发起组织——Cochrane协作网的4位专家。他们将介绍他们的研究成果,这4位专家也是Cochrane图书馆系统综述的专家指导组成员。我国眼科目前在在Cochrane发表的系统综述很少,仅1-2篇,因此他们的与会交流可以促进国内眼科医生在系统综述等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亮点四,强调临床研究如循证医学年会众多专家所说,我国指南的制定存在一个重大缺陷,即是来自中国的临床学术研究很少,所以这次会议强调临床研究,而不仅仅是循证医学方法学。此次会议的各个分会场将按照临床研究设计进行分类,比如病例报告、临床病例对照研究、人群流行病学、随机对照临床实验等,按照这样分类进行报告,让临床专家与流行病学专家共同参与,并进行点评。这届大会已收到近篇投稿,约90%医院医院,最终选出多位进行发言交流,他们将集中展示我国眼科临床研究的现状。大会将评选30名优秀临床论文奖“
王宁利教授在大会上将赠送他和他团队的最新著作《临床与科研》。
亮点五,临床研究报告规范大会将邀请北京大学孙凤教授交流临床研究报告规范,分享如何规范的报告论文,从而更有利于国内临床研究论文向国际介绍发表;何明光教授将介绍他在重要临床研究论文撰写中的经验;中国实用眼科学杂志编辑部张志忠教授将介绍在审稿过程中发现的有关临床研究论文存在的问题。
亮点六,临床研究平台临床研究是需要多学科合作的团队工作,因此需要一个平台支持。我国资源丰富,但临床研究发展不太好,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对临床研究平台建设缺少重视。本医院国家心血管临床医学中心介绍他们的平台建设经验,同时也邀请了多家眼科中心的临床研究中心,如已经建立了临床研究中心的中山眼科中心、医院、汕头眼科中心、沈阳四院眼科等来介绍平台建设的经验,同时也邀请了一些专家介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青光眼图像阅读,生物统计中心,读片中心,数据平台建设等。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版
权
声
明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
梁远波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lei1618.com/dlfb/4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