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农村的村民把田间种得像薰衣草花海
7月是农作物分蘖盛期,阡陌田头,为把握生长关键期而劳作的农民随处可见。近日,本报“花粉团”有花粉报料,盐官镇联农村村民周松山种紫苏、藿香30多年了,这几天的藿香田远看就像一片薰衣草花海。▲藿香。黄诗雯摄昨天,笔者来到联农村7-9组,江南水乡的田里看不到熟悉的水稻影子,而是成片随风涌动的紫苏,以及正值收割期的藿香,远远望去十分漂亮。▲成片藿香。阿土摄这些紫苏、藿香都是周松山一人种的?来到周松山的家时,天正好下起大雨。这场雨打乱了他的脚步,他本想去田里收割藿香。“晴天是藿香收割的最佳选择,下过雨后,叶片上残留雨水,不利于后期加工。”67岁的周松山回到家中,与笔者聊起了30多年种草药的经历。▲周松山。王超英摄周松山是联农村首位种植紫苏与藿香的村民。当年,他从别人口中得知,种草药比种水稻收益好。一心想让家人过上更好生活的他,大着胆子开始种紫苏与藿香。▲紫苏(左)与藿香(右)。黄诗雯摄果然,种植紫苏与藿香让他尝到了甜头。以今年的行情,周松山举了个例子,一亩藿香的产量在斤左右,市场价每斤2.5元,算下来一亩田能赚元左右。“一亩藿香抵两亩水稻。”周松山笑着说。▲藿香。王超英摄联农村村委会主任祝文红介绍,从上世纪80年代起,联农村7-9组近百户农户,就在村民周松山的带领下种植紫苏与藿香。如今,全村已发展到拥有百余亩的种植面积,每年外地的药材公司都会前来收购这里的紫苏与藿香,销路十分稳定。原来,大家都在种。阿土摄这些年,为了让紫苏与藿香长得更好,获得更高的收益,周松山和村民们试过许多办法改进种植技术。▲村民施生坤将摘下的紫苏叶带回家加工成中药材再出售。阿土摄现在的紫苏,茎梗粗壮。但是在几年前,他收获的紫苏茎梗还是细细的。周松山说,即使是很小的种植细节,他们也愿意尝试改变。▲施生坤夫妻俩利用周末休息时间给紫苏摘叶。阿土摄就以紫苏为例,为了产出茎干粗壮的紫苏,他做了许多尝试。直到近几年,才摸索出紫苏定期摘叶的方法,这样做可以让枝干充分吸收养分。王超英摄他还改进肥料,从不购买复合肥等化学肥料,而是用土家肥,这样做也能提高产量。▲村民站在被紫苏包围的田间,指向前面的村庄,告诉我们这个村子里家家户户种中药材已经二三十年了。黄诗雯摄每年的7月到8月初,是藿香的收割季,9月底到10月是紫苏的收割季,两者都是一年一熟。收割完毕的田地,勤劳的村民们必定不会让它闲置着。▲村民施生坤将摘下的紫苏叶带回家加工成中药材再出售。阿土摄周松山说,每到11月,村民们便在田地的空当里种榨菜,到来年清明节前后收割,正好与紫苏与藿香的生长期“完美对接”。▲藿香。王超英摄“所以,一年到头没空闲时间啊。”周松山笑着说。虽然累,但他依旧每天忙碌,说要一直种下去,直到做不动为止。▲周松山在田间收割藿香。王超英摄昨天傍晚,雨停了有一会儿了,天空的蓝色也渐渐深了,周松山又来到田间,摸摸叶子不是很湿,于是,他又收割了一批藿香。阿土摄30多年来,与周松山一样,这联农村上百家农户,也是这样麻利又迅捷地将双脚踩在熟悉的江南土壤上,从水洼田头一直走向水田的深处,在漫无边际的紫苏、藿香映衬中,留下了一个个坚定又不落痕迹的背影。
上一篇文章: 安缇丽娜OIL带你真正的了解薰衣草 下一篇文章: 注意你家里还有这种薰衣草小熊吗赶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lei1618.com/dlfb/4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