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个世界作业治疗日惠南校区开展
年10月30日下午,胡军副院长特邀海外教授ChariotteChatto来到惠南校区,为康复医学院大三的学生们特别开设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讲座。本次讲座以“中美物理治疗教学的异同”为主题,引导同学们思考中医传统文化如何更好地融入西方教学,以及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的关系。本次讲座既提高了同学们对于物理治疗教学国内外差异的认识,同时为同学们对本专业深入的学习打好基础。
Chariotte教授来自乔治亚州,现任教奥古斯塔州立大学,是一位有丰富的康复临床、教学经验的老师。
讲座伊始,老师戏称她于年开始任教,教龄可能大于在座同学们的年龄,幽默风趣的台风引人入胜。
首先,教授为同学们介绍了本人践行的教学模式——以案例为导向。她提出,应注重课堂参与,跟进科研理念,进而培养循证意识。实际临床工作中,良好的循证意识往往使治疗师可以科学、合理、高效地使用数据库,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去伪存真,将“新鲜出炉”的一手资料应用于临床工作,以创新、思辨之基搭建理论、实践之桥。
紧接着,教授以肌萎缩侧索硬化为例,向同学们介绍了《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Functioning,DisabilityandHealth,简称ICF)。该框架基于“社会-心理-社会”理论模式,认可了残疾作为社会问题的复合状态。教授用四个单词概括了该思考模式——预后、预防、重塑、参与(prediction,prevention,plasticity,participation,简称4Ps),扩展了全科医学与全面康复的理念。
最后的问答环节,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向教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或与教授探讨了具体的临床问题,或听取了教授关于社会人口导致的医患紧张问题的看法。这场全英文的讲座,在锻炼听说能力,积累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引发了中美文化与科学的碰撞火花。正如教授所提出的,“相似让我们彼此相遇,差异让我们各自精彩”。
10月30日,讲座结束之后,在胡军副院长的倡议下,PT、OT、ST专业的同学们与教授共同庆祝第十个世界作业治疗日(10月27日),并合影留念。无论是PT,OT还是ST的同学们,在康复这个领域里,都是刚刚启程的小“萌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感悟
今天海外教授的讲座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师关于ICF的补充简介,告诉我们ICF中关于身体功能和身体结构、活动和参与之间彼此的关联并不是单一的、单项的,而是互相彼此传递彼此影响的,让我们更加了解ICF模式所表现的含义及其在康复治疗中发挥的作用。而在关于神经疾病的治疗思路中,老师教导我们治疗病人时要个体化、定制化,从而得到更好的效果以及实现最优的治疗选择。
——冯筠奕
今天的讲座非常精彩,给我带来了很多感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教授对于中医的看法,当谈及中医理论及中医康复时,海外教授说更应该注重临床的实践。传统中医的理论体系跟西方相差甚远,单纯的用西方的理论完全解释在目前来讲不现实。但我们在临床上不断的看见中西医的融合(如电针)并且取得更好的疗效,这也是实践所证明的。融合不是为了替代,不是为了抛弃原有的传统,而是为了革新和更好的传承发展。
——丁佳滢
文案丨王珏、熊霄丹
图片丨邓信辽、张晟阳
排版丨王津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lei1618.com/zyjz/8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