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经济学评价将成为医保和药企的刚需
我国知名白癜风专家 http://m.39.net/pf/a_5941786.html
上一篇文章: 七月的南法是紫色的,是普罗旺斯的,是薰衣 下一篇文章: 玉泽修护洁面凝露系列产品正品查询
医药云端工作室:挖掘趋势中的价值
来源:沈阳药科大学亦弘商学院编辑:云中鹿医疗费用增长是实现医疗服务可及性的重要障碍,随着医疗支出愈来愈多,国际社会开始追求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合理配置和使用卫生资源,有效降低医疗和药品成本。由此,药物评价模式从对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价,发展到对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三位一体的评价模式。尽管我国药物经济学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政府有关部门尚未明确药物卫生经济学研究与评价规范,但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首提“探索在基本药物遴选调整中纳入循证医学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预示着药品领域改革不仅向纵深推进,精细化的管理也是重要的发展方向,药物经济学评价将成为医保和药企的刚需。微观药物经济学的基本理念和研究领域1.什么是药物经济学?药物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流行病学、决策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识别、测量和比较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及卫生服务项目的成本和社会经济效果,有效提高医药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在有限资源条件下最大限度满足基本药品可获得性的一项评价技术。是卫生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被广泛用于指导国家制定医保报销目录及医药卫生政策。2.药物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疾病负担及疾病经济负担;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及健康效用值测量;药物经济学评价:成本效用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预算影响分析。药物经济学的广泛运用及评价方法1.药物经济学在医药卫生领域的主要运用是什么?降低药品研发成本:药品研发是一个投入高、周期长、风险大的过程,利用药物经济学原理可以加强医药企业对研发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医药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投资回报率,可有效降低药品研发风险和成本。管理药品定价:通过药物经济学循证依据进行药品定价,能够从药品的经济性出发综合衡量,确定药品价格变动范围,指导制定科学合理的基本药物价格,有利于控制药品费用的过速增长,澳大利亚、德国、法国等国家均实行以药物经济学控制药品定价的策略。制定医保药品目录: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主要是基于临床专家的经验和意见推荐制定,具有一定的主观性;随着《“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出台,基于药物经济学评价证据进行医保药品遴选将是我国重要的变革和发展方向。确定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我国已基本实现医保全面覆盖,但医保基金有限,确定病种和报销药品优先级至关重要,药物经济学评价证据是医保部门决策的主要依据。2.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包括哪些?评价方法概述:药物经济学评价两大要素是成本和收益。评价核心指标是增量成本效果比(incrementalcosteffectivenessratio,ICER),即与对照药品或方案相比,试验药品或方案每多获得1个单位效果所需的增量成本。药物经济学评价类型大致分为基于临床研究的评价和基于模型的评价,后者常见;常用研究方法包括4种,最小成本法(costminimizationanalysis,CMA)、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analysis,CBA)、成本效果分析(costeffectivenessanalysis,CEA)和成本效用分析(costutilityanalysis,CUA)。CUA是药物经济学评价的金标准;预算影响分析是政府决策的辅助工具。成本效用分析:将对照和试验药品或方案成本均以货币形式表示,用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表示收益,对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进而进行备选方案经济性优选的方法。我国采用WHO推荐的1-3倍人均GDP作为经济性判定阈值。低于1倍人均GDP,认为十分具有经济学性;处于1-3倍人均GDP之间,认为经济性一般;高于3倍人均GDP之间,认为不符合经济性。预算影响分析(budgetimpactanalysis,BIA):由于药品预算约束,即使是临床和经济学效果很好的新药,也未必能列入医保报销目录,因为卫生部门每年需评价新药应用后对卫生保健预算的影响。对于药企研发新药,若想得到政府补偿,一方面要参考成本效用分析结果,更重要的是要进行药品预算影响分析。3.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关键八大步骤确定设计:明确研究问题和研究角度,科学选择对照药。成本测量:根据研究角度界定成本测量范围,注意贴现。收益测量:根据研究角度界定收益测量范围,在CUA中收益指标为QALY评价方法选择:CMA、CEA、CBA和CUA。建立分析模型:常用模型有决策树模型与马尔科夫模型,急性病常用决策树模型,慢性病常用马尔科夫模型。基线分析:计算ICER。敏感性分析:对关键不确定变量进行不确定性分析。预算影响分析:根据市场容量和各药品市场份额测算纳入医保新药或方案对医保支出产生的影响。在我国,采用药物经济学评价的市场准入才刚刚起步,不同类型的药物经济学证据支持药物整个生命周期中面临的不同的实际市场准入问题;应从循证的角度寻找广泛的市场准入策略;应从药物经济性证据角度充分挖掘药物价值;利用循证证据进行企业和政府的规范、有效沟通,达成共赢。鉴于此,药企需要重新审视市场准入的理念,加强对药物经济学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层面,成为药企在新形势下达成工作目标的利器。因此,我们也专门开办了关于这个内容的在线精品课程。课程目的培养制药企业从事药品市场准入的工作人员具有药物经济学思维,深刻认识药物经济学议价工具、营销工具的价值,增强与医保部门、卫健委、药品招标采购人员、医院医生、医院药师沟通药物经济学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掌握基本药物、医保目录、带量采购、医院合理用药等各个环节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思维框架,把握这一工作的关键点、利益点和风险点。课程适用对象制药企业中从事政府事务、市场准入、KA、医学部、市场部人员课程学习方式1、本课程通过在线学习,共七讲、分钟(内容详见课程大纲)2、语音、视频与课件内容在线同步直播,几乎与线下上课完全两样3、每周安排2次学习,每次分钟左右,时间、节奏恰当4、一讲一答疑、一讲一练习,巩固每个课程的内容,课程完结后统一考试,并进行总结串讲及答疑课程特点与收益1、总目标:以市场准入目标为导向,学会如何应用药物经济学来实现各项准入目标2、全课程结构:两分理论,五分应用,三分实操,学完就会应用3、应用层面:医保、基药目录调整的药物经济学应用,并引入国谈、带量采购及临床用药层面的实际用途4、实操聚焦:找谁做评估?怎么做?如何提高报告的竞争力及说服力?以及项目管理5、关键是:小班课人数少,不懂就问,互动性、辅导性、私密性强讲者介绍左根永博士,山东大学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经济与政策研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课程计划(仅供参考,按实际情况可能会有调整,如调整,会提前通知)课程内容授课时长授课时间第一讲药物经济学基本知识2学时,分钟6月23日(周二)第二讲药物经济学第三方评价方的选择及影响1学时,50分钟6月28日(周日)第三讲药物经济学应用于基本药物和医保药品准入的过程管理1学时,50分钟6月28日(周日)第四讲药物经济学医院合理用药的过程管理1学时,50分钟7月2日(周四)第五讲药物经济学评价报告的效力及市场准入的运用1学时,50分钟7月2日(周四)第六讲药物经济学评价项目管理2学时,分钟7月7日(周二)第七讲课程内容总结、答疑2学时,分钟7月9日(周四)课程内容提纲第一讲药物经济学基本知识1.药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药物经济学的主要方法3.药物经济学应用的主要逻辑第二讲药物经济学第三方评价方的选择及影响1.第三方评价方的界定2.第三方评价方对市场准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3.第三方评价方的合同管理第三讲药物经济学应用于基本药物和医保药品准入的过程管理1.药物经济学对药品市场的影响(技术因素、政府因素、市场因素)2.药物经济学应用于基本药物市场准入的过程管理3.药物经济学应用于医保药品市场准入的过程管理第四讲药物经济学医院合理用药的过程管理1.药物经济学对终端使用的影响2.药物经济学应用于带量采购的过程管理3.医院合理用药的过程管理第五讲药物经济学评价报告的效力及市场准入的运用1.药物经济学评价报告的格式2.药物经济学评价报告的效力(竞争力、说服力)3.药物经济学评价报告在市场准入中的应用第六讲药物经济学评价项目管理1.研究设计的成本与效果考虑2.数据收集的成本与效果考虑3.数据分析的成本与效果考虑第七讲课程内容总结、答疑1.提炼出来更为有效的操作路径2.针对路径提出建议3.答疑详情请致电:、觉得好看、有用,欢迎转发
点亮“在看”再评论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lei1618.com/zyjz/7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