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第一章
第一章健康管理概论
第一节概述
一、健康管理的概念健康管理的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息息相关,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使医疗服务技术高速发展,人类的寿命不断延长,慢性病人数的剧增,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对医疗卫生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意愿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强烈,也加速了对医疗卫生费用的不断增加,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整治模式(生物医学模式)应对不了新的挑战,于是,以个体和群体、社会支持的健康为中心的管理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健康需求的呼唤下孕育而生。
健康管理在20世纪80年代从美国兴起,随后英国、德国、法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也积极效仿和实施健康管理。健康管理研究与服务内容也由最初单一的健康体检与生活方式指导,发展到目前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全民健康促进战略规划的制定、个体或群体全面健康检测、健康评估与控制管理。进入21世纪后,健康管理开始在我国逐步兴起与发展。
健康管理虽然在国际上出现已有四十年,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和统一的定义、概念及内涵表述,健康管理学在国际上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各国研究的重点领域及方向也不尽相同。目前,对健康管理的含义,存在着不同视角的理解,比如公共卫生角度认为:健康管理就是找出健康的危险因素,然后进行连续监测和有效控制;从预防保健角度认为:健康管理就是通过体检早期发现疾病,并做到早诊断及早治疗;从健康体检角度认为:健康管理是健康体检的延伸与扩展,健康体检加检后服务于等于健康管理,从疾病角度认为:健康管理说到底就是更加积极主动地筛查与及时诊治疾病。
年,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组织全国健康管理学界的专家,共同编写颁布了《健康管理概念与学科体系的中国专家初步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本书沿着《共识》这一概念。健康管理是以现代健康概念(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新的医学模式(生理——心理——社会)以及中医治未病为指导,通过现代医学和现代管理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个体或群体整体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评估、有效干预与连续跟踪服务的医学行为及过程,其目的是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的健康效益。
健康管理概念内涵的要素与重点:健康管理是在健康管理医学理论指导下的医学服务。健康管理的宗旨是有效的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其主体是经过系统医学教育或培训并取得相应资质的医务工作者,客体是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亚临床人群)以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期或康复期人群。健康管理的具体做法是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康信息,创造条件采取行动来改善健康,重点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风险因素控制。健康管理服务的两大支撑点是信息技术和金融保险。健康管理的公共理念是“病前主动防,病后科学馆,跟踪服务不间断”。健康管理的任务是防大病、管慢病、促健康。
二、健康管理的目标与特点按照以上对于健康管理的概念,健康管理的目标包括:
1、完善健康和福利。
2、减少健康危险因素。
3、预防疾病高危人群患病。
4、易化疾病的早期诊断。
5、增加临床效用、效率。
6、避免可预防的疾病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
7、消除或减少无效或不必要的医疗服务。
8、对疾病结局作出度量并提供持续的评估和改进。
健康管理的目标和健康的定义是密切相关的。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宪章中首次提出了三维的健康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WellBeing)状态,年WHO又在召开的国际卫生保健大会上通过《阿拉木图宣言》中重申了健康概念的内涵,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痛苦,而是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各方面的完好状态”。在《渥太华宪法宪章》中提出:“良好的健康是社会、经济和个人发展的重要资源”。年,在《保健大宪章》中进一步将健康概念表述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好状态”。年,WHO又进一步完善了健康概念,指出健康应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方面的良好状态”。
与健康管理相关的另一个概念就是管理。管理可分为五项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这是一直被沿用至今的管理经典定义之一。管理的目的是使用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即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用。健康服务领域中的管理可以看作是以改善个人和人群健康状态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益的过程。
健康管理的特点是标准化、足量化、个体化和系统化。健康管理的具体服务内容和流程必须依据循证医学和循证公共卫生的标准和学术界已经公认的预防和控制指南及规范。健康评估和风险干预的结果既要针对个体和群体的特征和健康需求,又要注重服务的可重复性和有效性,强调多平台合作提供服务。
三、健康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溯源健康管理思想早已有之,即祖国传统医学的治未病。治未病思想源自距今已有两千余年历史的中医学典籍《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臂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是指医术高明的医生能在病情潜伏之时掌握病情病并早期治疗,若病患已发生才给予治疗,就如同口渴了才挖井取水,临到打仗才铸造兵器,为时已晚。这段文字是现有可考记载中对治未病思想的最早概括。
战国时期名医扁鹊,医术高超,魏文王曾求教于扁鹊:“你们家三兄弟,都精于医术,谁是医术最好的呢?”扁鹊说:“大哥最好,二哥差一些,我是三个人中最差的一个。大哥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上工治未病),那时候病人自己还不觉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药铲除了病根;二哥治病于病情初期之时(中工治欲病),症状尚不十分明显,病人也没有觉得痛苦,二哥就能药到病除;我治病于病情十分严重之时(下工治已病),病人痛苦万分,病人家属心急如焚。此时,他们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或在患处敷毒药以毒攻毒,或动大手术直达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缓解或很快治愈,所以我天下闻名。”魏王大悟。这种“上医治未病”的思想可谓古人对健康管理最精辟和朴素的概括,被认为是健康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溯源头。
治未病思想作为祖国医学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传承到今天。治未病与健康管理思想殊途同归,由此入手,发挥治未病思想在现代健康管理中的引领作用,以治未病理念推进健康管理的发展,是祖国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典范,体现了人类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跨越时空,超越民族。
四、健康管理的科学基础健康管理的科学性建立在慢性病的两个特点上,首先,健康和疾病的动态平衡关系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干预策略是健康管理的科学基础之一。个体从健康到疾病要经历一个完整的发生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一般从处于低位状态到高位状态,再到发生早期改变,最后出现临床症状。疾病被诊断之前的阶段,若为急性传染病,这一过程可以很短;若为慢性病,则过程通常较长,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时间。期间的健康状况变化多数不被轻易地察觉,各阶段之间并无界限线。在被确诊为疾病之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有可能成功的阻断、延缓、甚至逆转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实现维护健康的目的,其次,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中,大部分属于可改变因素,这为健康风险的控制提供了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基础。世界卫生组织指出,高血压、高血脂、超重及肥胖、缺乏身体活动、蔬菜和水果摄入量不足以及吸烟,都是引起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导致慢性病目前难以治愈,但其危险因素本身却是可以预防控制的,因此,健康管理即是要对这类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发现,早期评估和早期干预,以实现维护健康的目的。
五、健康管理的基本步一般来说,健康管理有以下三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了解和掌握健康,开展健康信息收集和健康检查。个人健康信息包括个人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等)、目前健康状况和疾病家族史、生活方式(膳食、身体活动、吸烟、饮酒等)、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血压等)和血、尿实验室检查(血脂,血糖等)。
第二步:关心和评价健康,开展健康风险评价和健康评估。根据所收集的个人健康信息,对个人的健康状况及未来患病和死亡的危险性用数学模型进行量化评估。其主要目的是帮助个体综合认识健康风险,鼓励和帮助人们纠正不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制定个体化的健康干预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再健康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为个体和群体制定健康计划。个体化的健康管理计划是鉴别及有效控制个体健康危险因素的关键,以那些可变改变或可控制的指标为重点,提出健康改善的目标,提供行动指南及相关的健康改善模块,个体化的健康管理计划不但为个体提供预防干预原则,也为健康管理师和个体之间的沟通提供一个有效的工具。
第三步:干预和促进健康,开展健康风险干预和健康促进。在前两部的基础上,以多种形式来帮助个人采取行动、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实现个人健康管理的计划的目标。与一般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不同的是,健康管理过程中的健康干预是个体化的,即根据个体化的健康危险因素,由健康管理师进行个体指导,设定个体目标,动态追踪效果,如健康体重管理、糖尿病管理等,通过个人健康管理日记、参加专项健康维护课程及跟踪随访措施来达到健康改善的效果。一位糖尿病高危个体,除血糖偏高外,还有超重和吸烟等危险因素,因此除控血糖外健康管理师对个体指导,还应包括减轻体重膳食身体活动和戒烟等内容。
应该强调的是,健康管理是一个长期连续、周而复始、螺旋上升的全人全程全方位健康服务的过程,即在实施健康干预措施一定时间后,需要评价效果、调整计划和干预措施。只有形成闭环,才能达到健康管理的预期效果。健康管理有三部曲:落实到健康管理的操作流程,健康体检是前提,健康风险评估是手段,健康干预是关键,健康促进是目的。
六、健康管理的服务流程
一般来说,健康管理的常用服务流程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
1、健康调查与健康体检健康调查是通过问卷或访谈,了解个人的一般情况,既往病史、家族史以及生活方式,习惯等。健康体检或健康检查是用于个体和群体健康状况评价与疾病风险预测、预警及早期筛查的一种方法与过程。健康体检是开展健康管理的前提和基本手段。检查的结果对后期的健康干预活动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健康体检项目可以根据个人的年龄、性别、工作特点等进行调整。
2、健康评估指对所收集到的个体、群体健康或疾病相关信息进行系统、综合、连续的科学分析与评价过程,其目的是为诊治疾病,维护、促进和改善健康,管理和控制健康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3、个人健康咨询在完成上述步骤后,个人可以得到不同层次的健康咨询服务。个人可以去健康管理中心接受咨询,也可以由健康管理师通过电话与个人进行沟通。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解释个人健康信息及健康评估结果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制订个人健康管理的计划,提供个人健康指导,制订随访跟踪计划等。
4、个人健康管理后续服务内容主要取决于被服务者(人群)的情况以及资源的多少,可根据个人及人群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后续服务的形式可以是通过互联网查询个人信息和接受健康信息和接受指导,定期寄送健康管理咨询和健康提示,以及提供个体个性化的健康改善行动计划。监督随访是后续服务的一个常用手段。随访的主要内容是检查健康管理计划的实现状况,并检查(必要时测量)主要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健康教育也是后续服务的重要措施,在营养改善、生活方式改变与疾病控制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5、专项的健康及疾病管理服务,除了常规的健康管理服务外,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为个体和群体提供专项的健康管理服务。这些服务设计通常会按病人及健康人来划分。对已患有慢性病的个体,可选择针对特定疾病或疾病危险因素的服务,如糖尿病管理、心血管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管理、精神压力缓解、戒烟、运动、营养及膳食咨询等。对没有慢性的个体,可选择的服务也很多,如个人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改善咨询,疾病高危人群的教育及维护项目等。
七、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机由于人群的健康需求的广泛性,任何有能力进行健康管理项目开发及服务的机构都应该是健康管理服务的提供者。医院、健康服务机构、社区以及工作场所均可在不同层面及深度上来开展健康管理。另外政府也是一个广义上的健康管理机构,它通过政策立法来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及人群健康风险控制的策略。政府鼓励人们每天都吃足够的蔬菜和水果,但要想真正地对其个人的行为习惯造成影响,还需要有其他运作层面上的配合。商业服务机构,如体检中心、医院以及保险机构的介入会提高个人参与的积极性,使健康管理服务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企业及集体单位也会通过自主或服务外包的方式来开展健康管理。企业通常从生产力及企业形象的角度来进行是否实施健康管理的决策。如一个企业关心员工的吸烟情况,它就可以把禁止吸烟当作公司录用的前提,并且还能对不吸烟的员工提供一些健康奖励。企业也可以实施其他生活方式的管理,如根据员工的需求,企业会同一些健康服务单位或独立的健康管理公司签约,让他们为自己的员工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服务,以达到提高生产力及控制医疗保险开支的目的。
健康保险公司及一些医疗保健机构也可以开展健康管理服务,通过将需求管理与疾病管理计划和健康保险相结合,为参加者提供包括自我管理在内的健康管理项目和预先设定的医疗保健服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lei1618.com/zyjz/6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