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录用的基本条件4
这个系列的前3篇文章集中讨论了创新是论文录用的基本条件,讨论了论文中创新点的数量,创新点的凝练和创新点的表述要点。从第4篇文章开始,我们将讨论论文录用的另一个基本条件,讲一个科学故事。在第2篇文章中提出一篇论文一个创新点的看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署名“N”的朋友在留言中说“一篇文章一个创新点的理念非常重要”;署名“飞花的落寞”的朋友说“一篇论文一个创新点!不错!如果有多个发现,还能多写几篇文章,何乐而不为呢”。与一个创新点对应,讲一个科学故事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一个创新点不可能同时讲两个甚至多个故事。
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科学研究论文。科学研究论文是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实践中自然形成的,其格式已经相对固定,形成行业内约定俗成的规范。论文就是在固定的框架内展示一个完整的研究过程。所谓讲一个科学故事与展示一个完整的研究过程实际上是一回事,只是说法不一样,前者更容易理解。我们都有听故事的经历,一个好的故事有一个卖点,引起听众的兴趣,引导听众一步一步进入状态。引导听众的抓手是故事的内容,情节和逻辑。讲科学故事与平常讲故事的要求一样,只是内容和表现形式不同。可以把我们听故事和讲故事的经验转移到写论文上,用我们的常识指导我们写好论文。记忆中那些引人入胜的故事,故事背后成功的经验,对于我们进行论文构架、组织和撰写大有裨益。我们写科学研究论文要做到使读者能看懂,能理解,有意义,被认可,有可能被采信使用。科学故事应有内容,有情节,有逻辑,言之有物,抓人眼球,吸引读者跟着论文的走,逐渐认同论文的科学性及其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科学故事覆盖论文的各个部分,核心是结果。我曾经做过一件事情,提炼结果中的要素。我发现能够被录用的论文,其结果往往不是堆积数据,而是用数据讲故事。论文中的数据多以数字形式出现,是主流,如入选多少病例,死亡多少例,存活多少例;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糖水平等。其它还有文字描述、示意图、照片、地图等形式,都可以归入数据范畴。讲故事要有情节,结果中的情节就是用数据展示一段结果,说明一个问题。如随机对照研究结果的第一部分通常是组间基线均衡性分析,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指标,展示两组患者是否相似。当读者通过数据发现组间的数值非常接近,自然会得出一个结论:这个研究通过随机分组获得了两组相似的患者,随机分组达到了预期目标,后面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评价就有了科学基础。表面上看这个情节是展示组间基线均衡性,背后的潜台词是用数据为后面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评价打好基础。在写论文讲故事时我们反过来做,先明确结果的第一个情节要说明什么问题,第二个情节要说明什么问题……,然后用适当的方式和数据把情节填上就OK了。这方面具体的操作按论文撰写规范要求执行,涉及一系列问题,受篇幅限制留待后面的系列文章逐个阐明。
我还发现,论文的题目、研究方案、结果和结论应互相关联,形成一个能够互相关联,互相对应的整体,使科学故事能够自圆其说。这一要求很容易理解并被认可,用医学知识和常识即可判断。但在来稿中经常出现这方面的问题,我推测可能是当事者迷造成的,过多的技术细节干扰了作者的撰写思路,在写论文的过程中跑偏了。作为论文的作者,在治疗白癜风效果如何白癜风怎么治疗效果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lei1618.com/zyjz/5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