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堂系统评价中应用GRADE分级的
一、GRADE分级在系统评价和指南中的应用存在差异
对于系统评价,GRADE仅用于对证据质量分级,而不给出推荐意见;对于指南,则需在对证据质量分级的基础上形成推荐意见,并对其推荐强度进行分级。此外,对于同一升降级条目,在系统评价和指南中的含义和用法也可能完全不同,主要体现在一致性和精确性两个方面。
在一致性方面,需要综合考虑效应量的大小、方向、可信区间的重叠程度、P值和I2值,其中I2值起主要作用。要注意的是,如果I2值很大(如超过80%),在系统评价中被降两级,但在指南中可能不被降级。因为对于系统评价制作者,一致性一般只需考虑研究的方向和大小,但对指南制定者而言,一致性只有在影响到推荐时才会被重点考虑。在精确性方面,系统评价中主要看总样本量是否符合OIS标准,而对于指南,则看可信区间是否跨过推荐和不推荐治疗的临床决策阈值。
二、总的证据质量取决于至关重要结局中证据质量最低的结局
在某些情况下,需要给出总的证据质量,但如果结局指标较多,首先应将其按临床重要性进行排序,并分为三个等级:至关重要的结局指标,如病死率、住院率等;重要的结局指标,如疼痛缓解等;一般的结局指标,如轻度恶心等。在至关重要结局中,如果病死率的证据质量为中,住院率的证据质量为低,则总的证据质量取决于住院率的证据质量。其原因主要考虑:①结局指标相对的重要程度;②下结论时应较为保守。
三、GRADE有可能只对一个研究进行质量分级
GRADE是对证据体(evidencebody)的分级,而非单个研究的分级,这一点是GRADE系统区别于以往所有证据分级标准的最大不同,而证据体的获得是通过系统评价的方式。需强调的是,当且仅当系统评价仅纳入一个研究时,可对其使用GRADE分级。但应注意,此时分级的对象仍然是证据体,只不过该证据体是以一个研究的形式来表现而已,降级的5个因素中,一致性此时不适用,因为只有1个研究,而其他4个降级因素均适用。
四、RCT和观察性研究升降级有所差异
对于随机对照试验和观察性研究,均可以进行降级,因为其研究设计均可能存在缺陷,随机对照试验重点考虑降级,且在一般情况下,不考虑升级,因为如果设计无缺陷,本身就是最高级别,无需升级,如果设计有缺陷,则升级无意义;对于观察性研究,在无降级因素存在的情况下,如果有符合条件的升级因素,则可考虑升级。
本文摘自——
摘自陈耀龙,姚亮,杜亮,等.GRADE在系统评价中应用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项[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13(12):-.
白癜风的诊断白癜风公益活动持续开展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lei1618.com/zyjz/4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