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教授告诉你,Meta分析怎么做思路都
(创作者:医药加循证医学精品培训班讲师上海交通大学朱教授)
第一步确定主题
答:包括专业相关难点问题、热点问题、新药物(治疗手段)和新诊断方法评价、疾病危险因素、疾病预后、争议性问题、Meta分析更新升级等。做前应明确Meta分析类型(如RCT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等),查新并且制定一套研究设计方案。
第二步文献检索
查询重要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WebofScience等)和特殊数据库(如果涉及)等。先拆分问题成基本词素,分别检索主题词和自由词,以查全查准为目标,阅读摘要和全文,符合标准者纳入Meta分析。
第三步提取资料
阅读原始文献,从资料、方法学和结果等里面提取以下资料,并整理制表(图)。
(1)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如年龄、性别、种族、疾病分期、诊断标准、干预措施、测量方法、样本量等。
(2)原始研究观察结果(结局效应值)。一般包括:计数资料,如有效率、治愈率、病死率等;计量资料,如血压、脉搏、血清胆固醇、谷丙转氨酶等。
(3)原始研究文献质量评价。根据研究类型,选择相应的文献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的文献逐一进行评价。
第四步统计学分析
Meta分析的核心是合并数据和处理异质性(个体研究间报道结果差异),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对于比较关系计数资料(如有效率等),Meta分析是计算合并的风险比、或优势比、危险差等(RR、OR、RD);对于比较关系计量资料(如血压),Meta分析则是计算合并的均数差(如WMD、SMD)。
同时Meta分析还要检测各个体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如异质性过大不可轻易合并,须通过Meta回归或亚组分析探寻异质性来源。
阳性研究结果比阴性结果更有可能得到发表,这可能放大了Meta分析合并效应值,偏离了真实结果。由此,Meta分析需要进行发表偏倚检测。发表偏倚可采用漏斗图(观察其对称与否,主观判断),或者Egger’stest和Begg’stest进行判断(检测统计量,客观指标)。
根据需要,还可采用GradePro软件对Meta分析合并结果逐一进行证据评级(证据把握度,高、中、低、极低),进一步解释结果。
根据需要,统计分析或者报告描述不良反应等。
第五步结果讨论
实验组和对照比较,有差别还是无差别(风险比高了,还是低了;合并均数差多大,可分组阐述),这些结果说明了什么?真实性和证据强度怎样?现实情况和理论研究的状况。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等。研究对现实有什么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当前研究还有哪些缺陷?结论和未来研究的建议等。
附注:有关重要参数和计算说明
实验组
对照组
事件发生数
事件未发生数
事件发生数
事件未发生数
a
b
c
d
RR=a/(a+b)÷c/(c+d)
OR=a/b÷c/d=ad/bc
RD=a/(a+b)-c/(c+d)
风险比(riskratio,RR)(也称为相对危险度relativerisk,RR);
优势比(oddsratio,OR)
风险差异(riskdifference,RD)
加权均数差(weightedmeandifference,WMD):观察组和对照组估计均数差值。Meta分析中所有研究具有相同连续性结局变量(如体重)和测量单位时,可应用WMD。
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izedmeandifference,SMD):为两组估计均数差值除以平均标准差而得。当对同一干预措施效应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或单位,或者不同研究间均数差异过大时,宜选择SMD作为合并统计量。
如果您需要进一步听朱教授的现场学习班,就赶紧看下文来报名吧!
医药加循证医学和Meta分析培训班介绍
我们已经在上海、北京、青岛、大连、西安、昆明、广州等地举办培训班共十一期,医院、高校和科研院所学员参加了培训班,共计培训学员数百名。培训班实实在在地提高了学员循证医学水平、文献检索、临床科研能力和论文写作水平,通过实际操作和训练,让学员们掌握了Meta分析和各种软件使用的方法。学员们普遍反映朱老师深入浅出,结合实际,讲得透彻,受益非浅。广州的郭博士说:“我多次参加了Meta培训班,这个班是最好的。我学到了实实在在的操作技能。”昆明医科大学循证医学教研中心八位老师全部参加了我们的课程班学习,他们一致认为朱老师讲得很系统很精彩,理论联系实际,实用性强,他们收获很大。
目前,已有很多学员动手撰写了Meta分析方面的文章,有些已经被SCI杂志发表或接受。另外,我们的学习班还建立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lei1618.com/zpjs/8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