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乡村千篇一律,成功的乡村都有灵魂
?
?导语本篇是应《乡村振兴社群》直播课程的文字演讲稿,乡村振兴系列课程的第一节,分享给大家。那些成功的乡村振兴怎么样:大多数乡村千篇一律,成功的乡村都有灵魂。-兼谈年中央一号文-主讲嘉宾曹洪仁大家晚上好,本次的直播课程是应《乡村振兴社群》要求,在该社群为主体下开展的,大家都想听一下关于乡村振兴,以及尤其是关于一些案例部分的内容,鉴于社群表达的局限性,于是我就针对性的策划了一个乡村振兴系列课程,今天分享的是其中的一节内容。我的题目是:那些成功的乡村振兴怎么样,大多数的乡村千篇一律,成功的乡村都有灵魂。副标题是兼谈年中央一号文,也就是捎带一下谈谈一号文。我今天的分享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简单的自我介绍;第二部分,讲讲乡村旅居到来;第三部分,讲一些成功的乡村振兴都怎么做的;第四部分,讲新时代新时期新形式下的乡村振兴,过去的成功属于小乡村时代的,未来是大乡村时代。未来的乡村振兴也截然不同,尺度更开,内容更丰富。在正式开始前我先说说本次分享的题目,我想要表达的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乡村振兴,它不是狭隘的农村振兴,它代表了一种更深层的文化内涵,但是它最终的落脚点体现上都是落在村庄上。一个乡村能不能振兴关键要有灵魂,这个灵魂可能是天赐的资源禀赋所带来的;也可能是有灵魂人物,乡村振兴的带头人带来的,通常可能是村书记,也可能是乡贤;也可能是发展全民参与走向共同富裕之路所体现出来的。总之,一个乡村要想振兴,首先得有灵魂。第一部分、自我介绍曹洪仁甦家学派,旅游规划专家、旅游投资顾问、乡村振兴战略顾问北京八界文旅创始人,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前中国科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设计中心副项目总监;文旅中国派理论体系的首倡者和实践者,专注于文化旅游和乡村振兴领域的顶层设计;秉承刘宗超博士生态文明理念,致力于文旅、农旅、文创、建筑、城乡、景观等的策划规划设计,遵循以“文化+旅游+教育”的方式做文旅和乡村振兴。从事文旅十余年,每年20万公里行程走遍祖国大江南北,参与主持文旅与乡村规划项目+,行业发表文字百万+。主要业务,文旅策划规划、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景区园区度假区研学基地创建提升、文旅IP3D打印呈现、农业有机无机微生物全元素复混肥等。欢迎大家咨询合作。第二部分、乡村旅居时代必然到来我想请问一下,有谁现在在村里听我们的直播?有的话大家可以回复1。是不是大家都基本上是在城里,是渴望回到村里或者是参与到乡村振兴中去?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乡村旅居时代已经来临,我们在座的都有机会。当前城乡互动,城乡融合都在进行各种有意义的探索,包括农村“三块地”(所谓农村的“三块地”,是指存在于农村地区的“农用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宅基地”)的市场化改革探索,有了这次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年一号文;有了今天(年2月25日)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举行,国家乡村振兴局挂牌,都给大家吃了定心丸。乡村旅居它必然到来,是未来的一种生活常态,而且会一直不断进化。一、认识乡村旅居的本质1、从“农耕人”到“游牧人”人是遵循保护群体保护生命的原则的,原先是农耕文明下条件下的生存状态,为了得到食物和交配权,人天然的需求聚居,今天随着国家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和大基建的逐步开展,互联网和交通方式将彻底肢解了人的时间分配方式,行为发生了不确定性,食物和交配权的获得可具备替代性和多样性,人们原本是安土重迁,现在是说走就走,在路上或者在一个地方停留一段时间变得越来越平常,也就是旅居的生活方式出现了,所有的人都可能从“农耕人”回到“游牧人”,哪里“水草丰美”(对应旅游上的风景和人文资源好)就到哪里去“逐水草而居”。2、从“自然人”到“工业人”人是从“农耕人”回到了“游牧人”,但也从“自然人”变成了“工业人”,人们生活的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拥抱自然拥抱乡村到拥抱城市“森林”城市钢筋混凝土,人们的食物来源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水肥土种”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用中国文化来讲,人们原先吃的食物是“阴阳平衡”的吃的是自然繁育的种子,有天然的生育能力的食物,现在吃的都是化学农业的杂交的转基因的人工合成的,这就是吃了无数的没有繁育能力的食物,就像是吃了无数的人工炸弹,可怕的是这些炸弹在人体内不一定是什么时候会发生爆炸,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越来越多的不孕不育,人们原本是自然繁育,现在是需要人工帮助,人们原本是阴阳平衡,现在是阴阳失衡,如果问社会是进步了么,进步了是技术上出现了工业革命,但同时人也被工业化了,这就是人类的悲剧,是人被器械、被医疗、被电子产品给绑架了,是器械、医疗、电子产品在驯化我们人类,让我们离不开这些器械、医疗、电子产品,甚至像手机iPad这样的电子产品简直就要成了我们的一个器官,用来看世界,这个被人工打造的世界,我们现在看到的社会人都是“假人”“伪人”,就像是流水线上生产的汽车,有没有发现你反感那些不想离开土地上楼的人们,你嘲笑不愿意丢下一亩三分地的老头老太太们他们才是对的,到最后实际上是你大错特错了呢?3、乡村旅居的本质乡村旅居是一种被动的生活方式,这就是乡村旅居的本质,你以为你是在追求所谓的自由和个性化的表达,实际上你是出于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妥协,因为你没有能力一直对抗生活现实,即便你的现实生活如何优渥,你也不能一直存续这样优渥的状态,需要出走需要旅游需要度假需要旅居去调节你的生活,“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与其被生活环境左右不如主动出击,寻求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所以选择了旅居。旅居最早的模板可能是远古时代圣人们修炼道术追求昆仑墟;也可能是周穆王“征讨四方,以正天下”后的游会西王母;也可能是孔子的周游列国,为了自己的政治报复而打拼,他属于屡败屡战的创业青年;也可能是为了给始皇帝寻找长生不老之药的徐福东渡;也可能是那些后来被贬谪的苏轼、杜甫们的忧郁不得志。春秋战国之后的他们都很被动,都是被动的旅居生活方式,孔子害怕自己的政治报复得不到施展,徐福害怕自己没有拿到长生不老之药而被“坑儒”选择了一去不复返,被贬谪的苏轼杜甫们最后穷困潦倒,没有几个像是徐霞客那样的富二代旅居的那么潇洒惬意。现在要去乡村旅居,正是因为一切都变得不再“自然”,大部分人都想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不管是城市人还是乡村人,尤其是在疫情之后都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反省:保护群体保护生命才是我们应该要做的。所以乡村旅居也不是就旅居一下这么简单的,旅居如果只停留在流动性的生活方式,不去改变我们的健康,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老病死”这个问题。二、乡村旅居并不高级乡村旅游的发展要经历五个阶段,从1.0到5.0分别是乡村旅游、乡村休闲、乡村旅居、乡村生活、乡村追梦。乡村旅游是1.0版本,以农家乐为主要载体,简单粗暴,农家大院、农家乐,只要有吃有喝的有玩儿的就可以,就像要先填饱肚子再说别的一样,没有什么审美,也没考虑到要游览啊要观光啊要休闲啊,要说有那也就是民俗,乡村的民俗经济,挂个葫芦弄个爬藤,贴点窗花,做点手工艺,反正就是原始版农村的味道,服务过路的人。乡村休闲是2.0版本,以花海经济、休闲木屋、利用四荒地等为主要载体,开始有审美,调动多重感官要素。吃饱了还要溜溜,有了秋千,有了营地,有了花海,乡村旅游升级了,观光休闲来了。乡村旅居是3.0版本,以乡村民宿、乡村酒店、乡村团建、乡村夜经济、休闲农场等为主要载体。咔,“一刀切“”,大棚房不行了,随地大小建筑不行了,一切以国土空间规划为最高准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要最大化地防止土地兼并并对国土空间最大化的规划与利用(包括留白),民宿们、网红打卡点、乡村夜经济等等都闪亮登场。当然旅居的核心吸引力在于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内容,体现方式在居住在住宿,一段时间的停留,民宿是要唱主角戏的,在过去民宿可能与民无关,城市里也“厚着脸皮”叫民宿,现在在纠偏,民宿的基础和载体是农民房,民宿开始走向生活方式。民宿是老板娘经济,小姐姐经济,主要体现主人的审美温度气质等,旅居者可以是开民宿也可以是住民宿。民宿遵循的最简单的经济学原理,物以稀为贵,币重货轻币轻货重。产品要性感,人要性感,那只是入场券。民宿不应该成为暴利产品,而是生活品。文旅部拿民宿发展作为衡量乡村旅游的重要指标,有章可循,应该表示支持。在未来旅居者往往会通过组团的方式也或者是组团养老。《一代宗师》里叶问说:“我七岁学拳,四十之前,未见过高山。到第一次碰到,发现原来最难越过的,是生活。”乡村生活是4.0版本,各种经营主体都可以融入乡村生活,成为当地村民的一份子结束城乡两栖生活方式。乡村追梦是5.0版本,以乡村创业创客乡村创新等手段都最大化的加入乡村振兴事业,创造实业,奋斗由我,拼搏向前,乡村追梦。中国梦、乡村梦、我的梦,彻底地连在了一起。说乡村追梦我也是没有找到一个更合适的词汇来替代,人们都要从彻底上认识生命、健康等等的这些终极问题,只有乡村才能生产和给予人们健康,但是要完成这个内容不是简单的流动,去旅居乡村就解决了,而是从更大层面上进行生态文明的治理和可持续,人类健康和繁衍的最大天敌不是房地产教育医疗而本质上是能不能打败金融对全球系统的控制,少数人对多数人的控制。让所有人都能拥有健康的“水肥土种”,就得彻底改变化学农业转基因农业对全球农业的大破坏,这个要形成全人类共识全球共识,首先是要形成中国共识,只有乡村振兴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人们追求族群延续和个体生命健康才不成为空谈,人们才能实现真正的“子孙祭祀不辍”。多年前有个叫列子的年轻人,以为自己比别人高明能从旅游中找到人生的真谛,后来得到壶丘子林的教导:“务外游,不知务内观。外游者,求备于物;内观者,取足于身。取足于身,游之至也;求备于物,游之不至也”。后来列子才终于明白,“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这就是从1.0到5.0,实际上这演绎了一段离家出走又返乡的一个过程,也演绎了城市人或异乡人到乡村的过程,更是大层面上人类的一次彻底反思,我们技术上进步了但是我们人种、生活质量、生命品质都下降了。很多人把乡村旅居看的很神圣,以为旅居是乡村旅游的高级阶段,实际不然,于生活来讲,旅居这个概念太小了,因为旅游、休闲和旅居只是一种向外求索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态度,并没有真正的走向内观,只有生活,在地的生活,追求生命的品质,才是真正的走向内观,同时也是回到了起点,重新寻回初心。三、乡村旅居目的地构建的窘迫性上文说我们未来都可能从“农耕人”变回为“游牧人”,这是从市场需求端说的,未来会有庞大的旅居市场人群,我们的乡村能不能接得住?乡村要接得住这些内容就得打造乡村旅居目的地,也就是我们正处在乡村振兴的初级阶段,刚刚完成了完全脱贫,也经历了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时期,这时候我们的产品应该围绕着如何打造乡村目的地、乡村旅居目的地这个内容来实现,我们的乡村能不能承载城市人需求的旅居内容呢?这时候是要打一个问号的,我们这时候为乡村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我们可以通过五年十年甚至是更久打造乡村旅居目的地,这就是一个供需平衡关系问题,我们的供给还不够,我们的需求特别旺盛,他们都人手一张中国旅居地图,有的以城市为主题,有的以博物馆为主题,有的以民宿为主题,有的以农庄为主题,有的以村落为主题,有的以主题公园为主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我的需求地图里有没有你,你能不能成为我的心中的乡村旅居目的地,不见得,这就是机会,我们的乡村旅居目的地建设还需要加把劲。一个人最难的不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最难的也不是“要多远就能走多远”,最难的是怎么样才能通往真正地了解自己,无疑旅居是未来一种生活形态,乡村旅居是一种生活常态,它还要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的,它会成为城市人支持乡村振兴的一种重要路径。乡村作为载体要利用好乡村振兴这个大战略、互联网和交通等基础设施,要结合在地的文化深入的挖掘在地化的内容,才能重塑和展现一个地方的新生态,乡村振兴才能不是一句空话。乡村旅居时代必然到来,你准备好了么,也就是说乡村振兴时代,乡村旅居时代,处处都是机会,当前缺的是供给,不是需求。第三部分、那些成功的村子我们聊乡村振兴,可以具体到一个县,一个镇,一个村,但是最终的落脚点都是在村子上。在一号文中也明确说,县乡村三级人才培养机制,尤其是因地制宜的发扬村书记村主任“一肩挑”。当然我们今天聊的这些成功的村子我们把成功和核心都归给带头人,也就是村书记为核心。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张旅居地图,这张旅居地图得由自己亲手打造,每个人的心中也都有一张乡村旅居地图,你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是什么样子的呢?会不会像陕西西安的袁家村,山东淄博的中郝峪村,还是像浙江义乌的何斯路村,还是像江西的严田村,还是河南信阳的郝堂村,众说云云,那它们都是怎么打造的呢,现在我就带大家一起去领略这些乡村旅游目的地是怎么打造的。一、山东淄博的中郝峪村目前的中郝峪村已经在向全国输出中郝峪模式,也就是“郝峪模式”,这个村是怎么打造的呢?用我的总结关键是这四点。第一,带头人。一个乡村能不能振兴一个乡村旅游目的地能不能打造主要关键还是看带头人,那在中郝峪村的有两个带头人,一个是能够发挥村集体经济能够实现“资源三变”的村书记,一个能够带领大家如何将资源最大化的进行转化,进行企业化的运作的团书记,村书记和团书记是父子,两个带头人都必不可少;第二,有能够将“资源三变”的能力。能够“资源三变”,能够把资源劳力以及资金转换成我们的全民创业的动力;第三,有主题。这个主题就是研学,通过幽幽谷项目让大家都参与进来,每家每户都成为研学基地单独设置不一样的课程,“一个村子就是一所学校”,成为山东省的研学教育基地;第四,所有的年轻人都愿意回来。年轻人回来了,村子就有希望,我在年去问村书记的时候已经有50多个大学生陆续的返乡加入整个的乡村振兴中来,未来他们的目标可能是个甚至是更多;第五,那还有一个是不为人知的,就是“要致富,先修路”。实际上,你从区县(淄博博山区)到中郝峪村的时候,它是有一条几公里的乡道的,这条路的打通,它连接了城市和乡村,连接了城市消费者和旅游目的地,这是很重要的一点,所有的资源都可以通畅引入,所有的产品都可以走出去。这条路往往是大家分析“郝峪模式”所忽略的。二、袁家村成功的秘密在中国乡村旅游市场上有两个神话,南有陈向红,北有郭占武,北有郭占武说的就是袁家村,袁家村基本上是创造了整个中国乡村旅游的神话,有人说他们的年收入已经达到了10亿元,这是怎么造就的呢?今天跟大家系统的聊一下,从我的角度讲呢,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带头人,而且带头人具有继承性,也就是实际上从郭裕禄到郭占武,有40年的工业化积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在郭裕禄带领下袁家村就发展工业,有足够的群众基础,所以说才能在年以后,尤其是从年以后,它的乡村旅游一发不可收拾,达到了市场化的高潮;第二,全民参与,也就是在郭占武的模式设计下,它的“资源三变”模式能够顺利成功,因为它照顾到了每一个人,在这种情况下都能加入到这种模式,而且是贫困户优先加入的模式,做到了雨露均沾,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天下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他能够照顾到所有人的全民参与,是当前整个中国乡村振兴里面能够全民参与到最彻底的;第三,区位和市场,实际上就守着大西安万到0万的人口,袁家村离着西安核心城区半个多小时车程。那为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口消费的消费基数人群;第四,它是有主题的,以乡村体验以打造关中印象体验地为目标,这个体验地它是什么样子呢?它实际上就是一个卖货市场,是一个集市,超市,街区,卖的是带有一定消费体验的这些内容,主要是以吃为特色的。这样的产品体验是非常的有意思的,而且是及时消费,吃不了可以打包带走,还可以用包裹经济;第五,它的规划的技巧,用郭书记的话讲他没有请高大上的规划设计院,而是自己亲自带头,通过实践一点一点的摸索出来的。他用了这种仿古的商街,你看上去它好像是旧建筑,但实际上它是新建的仿古商街,这种街区的模式,就像一个小镇样子,在北方具有很大的稀有性;第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实际上它应用了传统的中国式管理模式,传统的中国式管理模式,就是领导、管理、执行三层结构,以郭占武为领导层,以村干部为管理层,以其他所有全民为执行,构建出了一个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所向披靡;第七,实际上还有一点,是大家不太注意的,网上媒体上很少提到,就是陕西省政府从上到下的这种宣传,力度是非常大的,以至于袁家村成为了整个陕西省乃至全国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的标杆。袁家村已经取得了空前的成功,那现在的袁家村在全国也在做十几个体验基地,在西安也开了自己家的面馆,好多家,袁家村这个IP究竟要走向何方,整个袁家村的品牌未来怎样,我们更应该拭目以待,所有人都应该向它学习,所有人都应该为它鼓掌,这是中国目前最神奇的样板。三、义乌有个何斯路在目前的乡村振兴阶段,无论哪种模式的乡村振兴,都是一种积极的尝试和探索,都值得肯定、借鉴和学习。只听过袁家村、乌村,没有听说过何斯路村的那你就out了。带领大家解读:义乌有个何斯路。何斯路村的成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带头人,每个能够乡村振兴的村子都要有一个带头人,这个是充分且必要条件,何允辉书记他把自己在外创业多年的经验、资源以及对老家的极致情怀和热忱全部倾注在乡村振兴上了,从年返乡经过8年抗战把何斯路村打造成全国美丽乡村样板。准确说应该叫“毕其功于一役”。2、他有自己的顶层设计和突破口,他的顶层设计是超前的,在年就做乡村顶层设计在国内都是少有的,参考了国内外国大量的实践案例并且以薰衣草这个有着浪漫的花语的内容为切入点进行乡村旅游和全产业链内容的打造。3、他有乡村管理的核心内容:道德银行,以德治、法制和乡村自觉对乡村进行联合管理。当然这个管理是动态的实践,中间也是一波三折的,最后是欣喜和成功的,道德银行这个模式在全国已经有上万个乡村竞相学习。4、他的事业有继承性:乡村教育。对乡村教育设立有专门的教育基金,不仅能让别人进的来还要自己的孩子们走的出去,从小让这些孩子们全国各地世界各地进行学习;自己受邀全国各地进行乡村振兴的讲课培训;全国高等院校在何斯路村设立乡村振兴讲堂,乡村振兴实践基地等。5、他的乡村有产品,能够产业兴旺。柑橘产业有中信银行授信的大订单;不仅仅是打造薰衣草这个产品系列,还有像是何氏家酿等一系列的何斯路村自己的乡村产品,何书记自己组织的各种节庆以及营销活动。他自己的家就是一个特色酒店,门前的养猪场已经变成了志诚湖,他们村子的商街也从城里来了各色有趣的经营者,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开始回来了,何斯路村越来越热闹了,成为全国值得学习乡村振兴样板。这会儿何书记应该在去往讲课的路上,乡村里的热闹络绎不绝。还有很多像这样的乡村,我们上文提到的郝堂村,严田村等等,都是过去十年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他们代表的是在城镇化时代,大部分都把精力放在城市上,而从事乡村建设乡村旅游的是少数人,这些少数人或少数群体通过努力构建的一种乡村振兴的模式。我把他们这种模式叫做给大地做针灸,把这个时代叫做小乡村时代。显然,今天已经不同,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大乡村时代。第四部分、大乡村时代大乡村时代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就可以,也即是从国家层面,最高层面发展乡村建设乡村。过去四十年我们走的是小乡村时代,是基本放弃了同步发展乡村,走的是优先发展城市的战略,因为有“两个不否定”在先,所以我们也就不能过分的分析,不过可以简单的说,过去我们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只能算一条腿单蹦,现在是要真正意义上的两条腿走路,也就是双核驱动,也就是城乡融合。在小乡村时代,所有与乡村相关的内容价值往往也都是被忽视的。你如果聊乡村旅游,那一定是点状的发展的,所有的旅游发展内容首先是围绕着城市开展,那时候乡村旅游只能叫星星之火,如果从现在看乡村旅游,那就大有燎原之势,处于一个爆发前的节点阶段。“内循环为主”之后,乡村旅游也将走向无处不在,常态化。我们进入到一个大乡村时代,走大乡村、大旅游、大健康、大服务之路是一定的。大乡村,也就是所有的乡村都是一体的,要整体考虑的,虽然在地理上不是完全连接的,但是确是有机结合的,既满足于全国一体,还能各省保持独立,在这里可以加塞儿理解一下“郡县制”的深层含义。大乡村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大土地,大种植,大水利,大产业···大旅游既要全国乡村旅游一盘棋,更要看地域区域整体协调发展,谁能重“内视”挖掘当地的文化产品,谁能八面玲珑的营销,谁能绑定90后00后年轻消费群体,都是未来的发展路径。大健康要看山水环境和基建基础,在生态文明条件下,未来大层面上治水治污治土等一定会把环境修复好,一定有一个大健康的基础环境,乡村会更适合我们旅居康养。大服务,实际上把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的话,未来乡村发展都要抢抓服务业,因为未来“三农”问题消失后,唯独不可能被替代的是人的真实的温度,只有做好服务才能拥有竞争力。我们经历过,新农村建设时期,美丽乡村时期,乡村脱贫时期,这是乡村建设的上半场,这时候的乡村发展就一个特点:硬,以外在感官表现为主,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强调硬化路面,绿化环境,亮化灯光,美化墙面,都是外部环境打扮,填补基础设施为要。乡村振兴是乡村建设的下半场,主要是强调软的,用软的来统筹硬的,“柔弱胜刚强”,要突出表现在产业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强调的是人才组织运营,没有好的运营组织人才是不能实现乡村振兴的。作为乡村振兴派的我们,更要链接在一起了,更要为乡村做点什么了。作者简介:曹洪仁,农文旅产业一体化实践者,八界平台创始人;前中国科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设计中心副项目总监;秉承生态文明理念,致力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农文旅顶层设计,倡导并遵循以“文化+旅游+教育”的方式做农文旅和乡村振兴。欢迎扫码预约,听课,2月28日周日晚8:00关于产业振兴,有信心么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呢?
?
洪仁朝游高原夕宿兰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lei1618.com/xttz/8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