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爱情的降临薰衣草
紫
purple
薰衣草(拉丁学名:LavandulaangustifoliaMill.)又名香水植物,灵香草,香草,黄香草,拉文德。属唇形科薰衣草属,一种小灌木。茎直立,被星状绒毛,老枝灰褐色,具条状剥落的皮层。叶条形或披针状条形,被或疏或密的灰色星状绒毛,干时灰白色或橄榄绿色,全缘而外卷。轮伞花序在枝顶聚集成间断或近连续的穗状花序;苞片菱状卵形,小苞片不明显;花萼卵状筒形或近筒状;花冠长约为曹的二倍,筒直伸,在喉部内被腺状毛。小坚果椭圆形,光滑。原产于地中海沿岸、欧洲各地及大洋洲列岛,后被广泛栽种于英国及南斯拉夫。其叶形花色优美典雅,蓝紫色花序颀长秀丽,是庭院中一种新的多年生耐寒花卉,适宜花径丛植或条植,也可盆栽观赏。
形态特征
薰衣草是半灌木或矮灌木,分枝,被星状绒毛,在幼嫩部分较密;薰衣草是半灌木或矮灌木,分枝,被星状绒毛,在幼嫩部分较密;老枝灰褐色或暗褐色,皮层作条状剥落,具有长的花枝及短的更新枝。叶线形或披针状线形,在花枝上的叶较大,疏离,长3-5厘米,宽0.3-0.5厘米,被密的或疏的灰色星状绒毛,干时灰白色,均先端钝,基部渐狭成极短柄,全缘,边缘外卷,中脉在下面隆起,侧脉及网脉不明显。
分布位置
国外
薰衣草原野生于法国和意大利南部地中海沿海的阿尔卑斯山南麓一带,以及西班牙、北非等地。13世纪,它是欧洲医学修道院园圃中的主要栽种植物,15世纪,海尔幅夏地区开始种植;16世纪末,在法国南部地区开始栽培;18世纪,萨里的密契、伦敦南区的熏衣山、法国的普罗旺斯、格拉斯附近的山区都以种植薰衣草而闻名,并成为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19世纪,英、澳、美、匈、保、俄、日等国相继引种栽培,现已遍及地中海与黑海沿岸诸国。
国内
经过新疆伊梨人数10年的精心培育,薰衣草在天山脚下伊犁河畔形成规模。薰衣草是一种名贵而重要的天然香料植物,其香气清香肃爽、浓郁宜人。天山山脉腹地的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是中国薰衣草种植加工的主要基地,是亚洲地区最大的香料生产基地。
生长习性
温度
薰衣草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成年植株既耐低温,又耐高温,在收获季节能耐高温40℃左右。陕西黄龙地区,薰衣草植株安全露地越冬在-21℃;新疆地区,经埋土处理、积雪覆盖可耐-37℃低温。幼苗可耐受-10℃的低温。薰衣草在翌年生长发育过程中,平均气温在8℃左右,开始萌动需10~15d;平均气温在12~15℃,植株枝条开始返青伸长需20d;平均气温在16~18℃,开始现蕾需25~30d;平均气温在20~22℃,开始开花;平均气温在26~32℃,是结实期。
水分
薰衣草是一种性喜干燥、需水不多的植物,年降雨量在~mm比较适合。返青期和现蕾期,植株生长较快,需水量多;开花期需水量少;结实期水量要适宜;冬季休眠期要进行冬灌或有积雪覆盖。所以,一年中理想的雨量分布是春季要充沛、夏季适量、冬季有充足的雪。
日照
薰衣草属长日照植物,生长发育期要求日照充足,全年要求日照时数在h以上。植株若在阴湿环境中,则会发育不良、衰老较快。
土壤
薰衣草根系发达,性喜土层深厚、疏松、透气良好而富含硅钙质的肥沃土壤。酸性或碱性强的土壤及黏性重、排水不良或地下水位高的地块,都不宜种植。
名称来源
古希腊时代,薰衣草被称为纳德斯(Nardus),这个名称来自于叙利亚一个叫做纳达(Naarda)的城市。薰衣草的花一磅可以卖到一百迪纳里(denarii),这个价钱约等于当时一个农场工人的一个月的工资,或是理发师帮五十个人理发所得的报酬。罗马人会将薰衣草和各种香草一起放到洗澡水内,他们将这种沐浴的方法引进到不列颠。
薰衣草种植和销售于全世界。薰衣草(Lavender)在18世纪时,一直被的称为“espic”,而在普罗旺斯,薰衣草则被昵称为“epi”。Lavender一字源于拉丁文的”Lavare”,有洗净的意思。古代民间传说薰衣草一直作为治疗皮肤病的美妙补救方法。
花语
在欧洲传统中,薰衣草似乎与爱情天然相关,大量的爱情传说或民间习俗都涉及到薰衣草,《薰衣草代表真爱》是伊丽莎白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抒情诗。薰衣草的花语是“等待爱情”,就像电视剧《薰衣草》所演绎的那样,薰衣草意味着一种含蓄的示爱,一种坚定的承诺,历经磨难而终能携子之手。
病虫防治
叶斑病:一年生的播种苗或扦插苗受害时首先出现植物萎蔫、失水、叶色暗淡,叶片枝条顶部向下弯曲下垂,在现蕾期表现最明显。轻者夜间可以复原,重者两三天就死亡,根部腐烂,茎部导管变褐呈现光泽。三年生以上的苗子除与苗期病态表现一样外,萎蔫症状出现在植株的中心或边缘,逐渐向内向外发展,枝条萎蔫枯死,最后全株死亡。一般从5月份开始,七八月份达到高峰。喷波尔多液1∶预防2~3次,或代森锌~倍液。根腐病、镰刀菌凋萎病:用50%多菌灵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倍液灌根或叶面喷施。
虫害防治:红蜘蛛:用1.8%阿维菌素稀释~倍液,或三氯杀螨醇等叶面喷雾。叶蝉、跳甲:用50%辛硫磷乳油、50%杀螟松乳油、12%灭虫冠乳油等菊酯类药剂防治。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齐帅
排版:齐帅
校对:齐帅
豫工院园艺社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lei1618.com/xttz/6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