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估观察性研究的质量下丨循证医学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RCT的质量评价,大部分小伙伴掌握的相当棒。大家学习了利用风险偏倚评估工具,从选择偏倚、实施偏倚和失访偏倚等方面去进行全面评估。本节主题是《观察性研究的质量评价》。目标是熟悉用NOS量表来评价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质量。
首先关于队列的选择、病例组和对照组的选择是研究起始阶段的关键环节,组间是否具有可比性是评估的重要方面。队列研究我们需要评估暴露和非暴露队列的可比性,病例对照研究是评估病例和对照的可比性。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此次课程的思考题,两位学员是如何深度思考交出自己的精彩分析的。上期为大家分享了1班优秀学员的分析,详见??如何评估观察性研究的质量(上)丨循证医学训练营。
这期继续为大家分享2班优秀学员的分析。
来自的分享:
刘俊凯药师:
大家好,我是循证医学训练营的学员刘俊凯,很荣幸参与这次打卡作业分享。本次课程为观察性研究的质量评价,作业是用NOS量表评价一份有效性研究的质量,这份研究报告是《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阿比多尔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有效性研究》。
首先提取该报告的PICO问题,我提取的主体是新冠肺炎患者,使用的措施:
1: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联用;
2:阿比多尔;
3:对照是不使用抗病毒药;
4:评价指标是抗病毒效果。
再通过该研究所使用的方法,确认研究类型为队列回顾性研究。医院进行研究,因此无回忆偏倚影响。但此类研究普遍存在如下缺陷:
1.没有随机;
2.盲法实施困难;
3.易受混杂因素影响。
然后根据NOS量表的评分项目逐一评价:
1.队列选择(各1分)—共计2分
2.暴露队列的代表——1分,经查证,所给药量均为推荐用量
非暴露队列的选择——0分,纳入标准:
1)新冠肺炎确诊患者;
2)呼吸道标本均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3)患者未使用其他具有潜在抗病毒活性药物。
3.疾病进程暴露的确定——1分
4.研究开始时研究对象是否已经发生所研究的疾病/结局——0分,回顾性队列研究
因此,队列选择部分共计给2分
5..可比性(最多2分)—共计2分
暴露队列和非暴露队列的可比性(设计和分析阶段)——2分
单因素(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阿比多尔/无用药),多因素(年龄、性别、发病天数)
因此,可比性部分共计给2分
6.结果测定方法——1分,基于可靠的记录
7.对于研究的疾病,随访时间是否足够长——0分,随访时间14天
8..随访完整性——0分,医院,但是未描述。
因此,结果部分共计给1分
最后,以上评价共计给出5分,低于NOS量表要求的6分,因此我认为本项研究的质量不够好。
以上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
讲师点评
张家兴老师:
刘俊凯药师不仅完成了思考题的内容,而且按照PICO对研究进行了分解,因此做得非常的全面,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和借鉴。他对该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的评价结果为5分,也认为该项研究的质量一般。
值得思考的几个地方在于:
1、这项研究中暴露队列的代表性是否足够好,在陈老师的作业中已经进行了点评,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2、非暴露的选择,可以看到文中对照组与暴露队列是来自于同一人群,根据NOS量表是可以考虑得分的。
3、暴露的确定,严格来讲,在原文中并未提供相关的信息帮助我们判断,因此这里是否可以得分还有待商榷。
4、结果的测定方法,严格来讲,在原文中并未提供相关的信息帮助我们判断,因此这里是否可以得分还有待商榷。
之前也提到NOS量表中有些条目没有明确的标准,因此我们只有通过不断训练来掌握。通过本次评价,大家也发现,相对于英文研究,很多中文研究提供的信息有限,这也加大了我们在使用NOS量表评价中的困难。
总结和讨论
张家兴老师:
本次作业的目的是通过实际的案例让大家熟悉NOS量表这项观察性研究质量的评价工具。但是在评价过程中大家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很多评价条目的评价结果存在争议,这是NOS量表在使用中的局限性。
与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相比,尽管NOS量表最终可以给出一个量化的评分,但是其中很多条目都没有明确的判断标准,所以对于该工具的评价结果我们需要辩证的去看待。特别是对于中文文献,因为提供的信息有限,这更加大了评价的难度。所以大家评价的结果不一致也是比较正常的,而课程的最后我们提供给大家的答案也仅供参考。
希望通过这样的实践,让学员们熟悉观察性研究的质量评价方法,今后随着大家学习的不断深入,会遇到其他的质量评价量表,但是有了NOS量表的基础,能够帮助大家尽快的上手。
对于这个专题,您有任何想说的,欢迎留言。
想看更多循证案例讨论,别忘了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lei1618.com/szxx/6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