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药学会发布临床重症与药学超说明书
本共识已在中国知网优先发表
《临床重症与药学超说明书用药专家共识》起草专家组
顾问:
管向东
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
黎毅敏
广州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
陈孝
医院
主任药师,教授
执笔:
陈敏英
医院
主任医师
刘紫锰
医院
副主任医师
成员(按姓氏笔划排序):
尹海燕
医院
主任医师
伍俊妍
中医院
主任药师
刘晓青
广州医院
主任医师
何清
中医院
副主任医师
陈杰
医院
副主任药师
陈娟
医院
主任医师
郑志华
广东省药学会
主任药师
易慧敏
医院
主任医师
曾军
医院
主任医师
曾英彤
医院
主任药师
魏理
广州医院
主任药师
临床重症与药学超说明书用药专家共识
(广东省药学会年5月28日发布)
药品说明书是临床医师开立药物的主要依据。但随着循证医学的日益发展,药物临床试验周期长,药品说明书更新慢等问题使许多药品说明书中的使用适应证、用量及用法远远落于临床实际应用。药物治疗是抢救重症患者必不可少的重要治疗手段。而重症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疾病谱涉及多个学科,病情危重复杂,常合并多器官功能损害,甚至需要使用体外生命支持设备。上述多种复杂因素均导致重症患者体内药物的分布、代谢、治疗反应等与普通患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临床上许多药品说明书的用法及用量依据主要来自于以普通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药物临床试验。在重症患者治疗时按照普通患者的用药方式进行治疗,常常难以保证疗效。以抗菌药物为例,有文献报道,19%~43%成人重症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为超说明书用药。因此,在重症患者诊治过程中,超说明书用药常常无法避免。其实,超说明书用药不仅在重症患者中常见,在其他学科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风湿性疾病、儿科疾病、肿瘤性疾病等均在各专科领域中发表了多个相关超说明书用药的专家共识。目前我国关于超说明书用药的法规不健全,临床医师选择超说明书用药承担的风险更大。因此本共识的宗旨在于提供常用且有参考价值的药品超说明书使用循证医学证据,不涉及超说明书用药审批程序等。临床医师应该时刻评估重症患者的获益及风险,在遵循国家、医院有关法规前提下,参考本专家共识的意见进行个体化治疗。需要强调的是,按照常规说明书可获得较好疗效时,应尽量避免超说明书用药。
超说明书用药又称“药品说明书外用法”、“药品未注册用法”,是指药品使用的适应证、剂量、疗程、途径或人群等未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药品说明书记载范围内的用法。本专家共识根据目前循证医学证据,对临床常用重症治疗的常用药物的超说明书用法进行部分总结。本共识收录药品标准参考《广东省药学会超说明书用药目录》的收录标准[1],满足以下条件之一:(1)美国、欧洲、日本说明书收录;(2)《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临床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收录;(3)国际主流指南或共识收录;(4)Micromedex?有效性、推荐等级在Ⅱb、证据等级B级或以上;(5)本专业SCI的Ⅰ区期刊发表的RCT研究。由于Micromedex?对临床重症一些常见的超说明书用药没有进行评价,本共识参照Micromedex?的Thomson分级系统标准,由本共识起草专家组对收录药物从有效性等级、推荐等级及证据等级三方面进行评价(Micromedex?的Thomson分级系统详见附录1)。
1心血管系统药物
1.1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epinephrine)注射液,化学名为(R)-4-[2-(甲氨基)-1-羟基乙基]-1,2-苯二酚,兼有α受体和β受体激动作用。α受体激动引起皮肤、粘膜、内脏血管松弛。β受体激动引起冠状血管扩张,骨骼肌、心肌兴奋,心率增快,支气管平滑肌、胃肠道平滑肌松弛。对血压的影响与剂量有关,常用剂量使收缩压上升而舒张压不升或略降,大剂量使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
1.1.1说明书摘要
适应证:用于因支气管痉挛所致严重呼吸困难,可迅速缓解药物等引起的过敏性休克,亦可用于延长浸润麻醉用药的作用时间。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进行心肺复苏的主要抢救用药。
用法:常用量为皮下注射,1次0.25~1mg。抢救过敏性休克:皮下注射或肌注0.5~1mg。抢救心脏骤停:以0.25~0.5mg静脉(或心内)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皮下注射0.25~0.5mg,必要时每4h可重复注射1次。与局麻药合用:加少量于局麻药中,在混合药液中,本品浓度为2~5μg?mL-1,总量不超过0.3mg。
1.1.2超说明书用药
1.1.2.1超适应证
(1)感染性休克相关的低血压:经美国FDA批准的肾上腺素注射液药品说明书(年1月修订版)[2]指出肾上腺素注射液可用于感染性休克相关的低血压。Annane等[3]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多巴酚丁胺与肾上腺素单药治疗相比,28天死亡率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年的感染性休克管理指南[4]推荐肾上腺素为二线血管收缩药物(有效性等级ClassⅠ),推荐等级ClassⅡa,证据等级CategoryA)。
(2)症状性心动过缓:年美国心脏协会(AHA)的心肺复苏指南[5]推荐肾上腺素用于不适用阿托品或治疗无效的症状性心动过缓(通常心率<50次/分钟),尤其是当心动过缓与低血压有关时(有效性等级ClassⅠ,推荐等级ClassⅠ,证据等级CategoryA)。
1.1.2.2超用法
持续静脉输注:根据美国FDA批准的肾上腺素注射液药品说明书(年1月修订版)[2]肾上腺素用于感染性休克相关的低血压时,以0.05~2μg?kg-1?min-1的速率缓慢静脉输注,可每10~15min以0.05~0.2μg?kg-1?min-1逐渐加量,以达到满意的平均动脉压。年美国心脏协会(AHA)的心肺复苏指南[5]推荐肾上腺素用于症状性心动过缓时,以2~10μg?min-1的速率缓慢静脉输注,根据患者反应逐渐调整用量(有效性等级ClassⅠ,推荐等级ClassⅠ,证据等级CategoryA)。
1.2特利加压素
特利加压素(terlipressin)化学名为N-α-三甘氨酰-8-赖氨酸-加压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血管加压素类似物,具有血管加压素V1受体高选择性。
1.2.1说明书摘要
适应证:用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用法:静脉注射。起始剂量2mg,每1mg注射粉针剂用5mL氯化钠注射液溶解,缓慢进行静脉注射,维持量为1~2mg,q4-6h,延续24~36h,至出血控制。
1.2.2超说明书用药
1.2.2.1超适应证
(1)肝肾综合征:已有多项临床研究及荟萃分析证实,特利加压素联合白蛋白与安慰剂联合白蛋白相比,可有效降低肝硬化合并I型肝肾综合征患者的肌酐水平,并增加尿量、延缓其肾功能恶化[6]。在英国胃肠学会、欧洲肝脏病学会及美国肝脏病学会的肝硬化诊疗指南中,均推荐在肝肾综合征患者中使用特利加压素,每4~6h使用1mg,静脉推注[7-8](有效性等级ClassⅠ,推荐等级ClassⅠ,证据等级CategoryA)。
(2)感染性休克:来自一项年发表在《IntensiveCareMed》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资料,研究共纳入了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探讨了持续静脉泵注特利加压素作为首选血管活性药物与去甲肾上腺素相比在28天病死率、器官功能保护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持续静脉泵注特利加压素与去甲肾上腺素均能有效维持感染性休克患者灌注压,主要研究终点28天病死率,特利加压素组为40%,去甲肾上腺组为38%,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9]。年一项荟萃分析显示,特利加压素用于感染性休克患者,其28天病死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去甲肾上腺素相仿[10](有效性等级ClassⅠ,推荐等级ClassⅠ,证据等级CategoryA)。
1.2.2.2超用法
持续静脉输注:在肝硬化肝肾综合征的治疗中,一项纳入78例患者的单中心随机研究对比了持续静脉输注特利加压素(2mg?d-1)与间断推注特利加压素(0.5mg,q4h)对肾功能的改善作用,结果显示特利加压素持续静脉输注较间断推注改善肾功能作用相当,持续组患者耐受性更好,并发症发生率低[8]。在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中,一项纳入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显示,持续静脉输注特利加压素作为首选血管活性药物与去甲肾上腺素相比在28天病死率、器官功能保护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不大[9](有效性等级ClassⅠ,推荐等级ClassⅡa,证据等级CategoryA)。
1.3重组人脑利钠肽
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e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lei1618.com/szxx/6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