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衣戴帽也能治病
穿衣戴帽这种日常行为能治病吗?
答案是,可以的。
古人的智慧:衣冠疗法
其实这是古时人们在与疾病的对抗中发明的一种治病方法,叫“衣冠疗法”。这种疗法利用穿着的衣帽、鞋袜或饰物将药物佩戴在身上,通过呼吸道或皮肤吸收而发挥其防病治病作用,是一种古老的中医外治方法。这种治疗方法进度缓慢,但比较安全,副作用小。
纯金镂雕人纹香囊真正的功臣:药物芳香
可以看出,“衣冠疗法”中的衣冠只是一个载体,实际发挥作用的是药物的香气,在中医中有一个说法叫“以气用事”,近代名医张寿颐在《本草正义》中就曾有“香附,辛味甚烈,香气颇浓,皆以气用事,故专治气结为病”“木香芳香……以气用事,专主气滞诸痛”等记述。
向前追溯,中国用香气预防治疗疾病的历史可追至上古,早在殷商甲骨文中就有熏燎、艾蒸和酿制香酒及香疗专职人员分工的记载,至周代已有佩带香囊、沐浴兰汤的习俗;《周礼》有薰香防治害虫的描述,《离骚》所载44种香草大多可供药用。幽幽药草香,无形渗透进我们的生活里,笼着人不受病邪侵害,笼着血脉延续千年。
结合的典范:中药香囊
衣冠疗法帮助芳香药物将药气渗入了人们的日常,而二者结合的代表之一就是——中药香囊。中药香囊主要运用于各种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上,其气味芳香,让人心情愉悦,且佩戴美观,便于携带,很受医患双方的欢迎。
,中药香囊无疑是这句话的代表之一,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有佩“绎囊”,“避疫气,令人不染”的记载;《圣济总录卷三十三伤寒门》表明,以香佩法施药可“辟瘟疫令不相传染”;清代时佩戴香囊成为皇宫的防病措施之一,乾隆皇帝曾发过“每年五月初一起挂五毒荷包”的谕旨。可见佩香囊作为一种预防疾病的手段是得到历史认证的。
佩戴的位置:随心所欲
那香囊在穿衣戴帽时应该放在哪个地方呢?
大家常见的是挂在腰间,比如《甄嬛传》四大爷就在腰带上挂着数个香囊;此外还有佩于胸前让香囊靠近口鼻,方便呼吸芳香气味的;三国魏繁钦的《定情》诗中写道:“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可见古人也将香囊系在肘后,藏于袖中,让自己在举手投足间散出幽香,但显然这不太适合如今常穿窄袖的现代人了。
现代我们佩放香囊,最方便的就是将香囊作为挂饰,佩于包上,若是香囊足够小,也可作挂坠佩于颈间。此外,置于床头伴眠,放于衣柜熏衣也都是好去处。所以,这香囊的放置是没有定法的,只看个人需求与便利性。
获取的方式:亲手制作
中药香囊好处多多,可防疾病,维护健康;可令人生香,心情愉悦。同时,香囊的种类也很多,根据放置的药材不同,其功效也是各异,不如根据自身需求定制,若是亲手制作,则更加意义非凡。
悄悄告诉你,亲手制作的香囊是绝好的信物哦,随着袋口收紧,不言的心思与祝福就伴着香气一起传递给了ta。
中药香囊制作技艺体验
香包最早称容臭,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当时的香料是辟芷、秋兰。在明朝仍有容臭的称呼。中国传统的香囊多用绸布制成,内装雄黄、熏草、艾叶等香料。其制作过程分构图、刺绣、彩染、缝合、成果等环节。年,中药炮制技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活动形式:传统知识讲解+非遗技艺动手体验;
体验时长:约分钟;
体验内容:香囊演变史、芳香性中药的作用、中药香囊的制作体验、作品呈现。
#大美非遗体验工坊#
就要“遗”起玩儿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lei1618.com/dlfb/10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