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医学与系统综述的概述选题及文献检索
循证医学与系统综述
概述、选题与文献检索
概述
循证医学是有意识地、明确地、审慎地利用现有的最好证据,同时结合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愿望,对患者作出医疗决策。是将应用性研究(以人为基本研究单位)转化为医学实践的重要途径。
影响医学决策的三要素:现有的最好证据、现有资源、价值取向。背景是实践经验。
举例理解:
高血压阈值的选定(/90mmHg),研究显示通过控制高血压可以降低40%的脑卒中和心肌梗死。如果降低这个阈值,就意味着高血压确诊人数的增加,对于血压较高人群的控制力度增强,可能会降低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发生,但这个过程,也耗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并且这部分高血压人群因为药物等控制寿命明显延长,在这个过程中发生其他慢性疾病的几率上升,这也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因此,我们要在有限的资源下审慎的进行评估与政策制定。证据
在临床研究中往往存在各种混杂因素,从而对研究结构产生干扰。例如:在研究某种疗法对疾病结局的影响时,除外该疗法治疗的特异作用外,还可能存在疾病自然转归的结果(如:研究药物对口腔溃疡的影响,以用药一周后为观察终点)、治疗的非特异安慰作用、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影响、回归中位作用(受测量时间、测量仪器影响,或向均数回归效应)等对结局事件的影响,从而高估或低估疗法的效果。而随机分组是最简单完美的控制混杂的方法。
混杂:与暴露因素有关,与疾病有关,但不是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环节。例如,在研究饮酒对肝癌的影响中,吸烟为混杂因素。因为吸烟与饮酒将具有相关性(吸烟人群中饮酒比例更高)、吸烟是肝癌明确的危险因子、且吸烟并不构成饮酒对肝癌作用的中间环节。随机对照试验(RCT)是评估医学干预措施的金标准。RCT强调以下几点:
①随机分组:控制混杂和偏倚,包括简单随机、区组随机、分层随机等,原则是指研究总体中的每一个观察单位都有同等的机会被选入试验组和对照组;②安慰对照:控制安慰剂效应;③盲法:单盲指受试者盲,双盲则研究者也盲,三盲则数据处理人员、疗效评估人员亦盲。盲法可以避免个人的主观效应,如针对研究对象的霍桑效应;④意向性分析:intentiontotreatanalysis,指无论受试者最终采用什么样的措施,均按照纳入分组进行处理,该方法往往会低估其效果,因此较为常用和可信;⑤适当样本量:样本量的估算就是在保证科研结论具有一定可靠性的前提下的最少观察例数。样本量过小,检验效能过低、结果不稳定;过大:浪费人力物力,一些微弱的结果也可能造成差异(差异检验的p值受到样本量的影响)。
以t检验为例,t=(样本均数-总体均数)/标准误,样本量增大,标准误减小,t界值增大,对应p值减小。因此在大样本量的研究中(如大数据研究)要审慎地对待p值,即要审慎地评估统计学意义与临床意义。
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证据等级
》系统综述《
系统综述为循证医学提供最好的证据
基本原则(1)必须包括所有有关的研究
(2)合并的研究需反应同一个效应
(3)纳入最高质量的研究,报告研究质量
(4)遵循统一的、可重复的操作方法(meta分析是系统综述的方法)
(5)必须检查异质性并进行适当处理
(6)Meta合并时需使用加权平均法
基本步骤提出问题、检索文献、收集研究、提取数据、统计分析、撰写报告
提出问题
依据PICOS原则明确定义研究问题,即研究人群(population)、干预手段(intervention)、对照组(control)、结局变量(out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lei1618.com/dlfb/6537.html